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宜州新闻 > 正文

在实干巧干中找准脱贫路子钱 旺

来源:河池日报 2017-06-13 09:37   https://www.yybnet.net/
 

宜州市三岔镇羊角村木范屯贫困户韦海宁,向亲戚借款在朋友果树地里套种西瓜,一季瓜纯收入达20万元,短短4个月摘掉穷帽。《河池日报》6月12日8版刊登的这则消息再次说明,“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韦海宁这种面对贫困不低头,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脱贫梦的志气,也给我们带来了启迪。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的民族。应该说,贫困群众都是希望能脱贫致富的。绝大多数贫困群众,也都在政府扶持、社会帮助下,通过勤劳致富过上了好日子。但却有少数群众在贫困面前灰心丧气、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没有坚定的脱贫意愿,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这一类人,政府投入再大、社会帮扶再多,估计也无济于事。

扶贫不养懒汉,要想脱贫,首先得有事情做,让自己动起来。人们常说,邻帮邻是一时的,自帮自是一辈子的。日子是靠自己过出来的,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贫富,政府救助、邻里接济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贫困户只有树立精气神,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勤劳实干,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增收方法和路径,脱贫致富才有希望。

现今,脱贫攻坚正进入冲刺阶段。那些暂时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家庭,或病或灾,或客观或主观,原因各不相同。对贫困群众来说,人穷不能志短。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贫困户应当励志自省,积极开动脑筋,广寻增收门路,学习借鉴韦海宁的“借鸡生蛋”致富经,力争早日进入脱贫行列。

幸福不会从天降。摘掉贫困的帽子,最好的办法是效法榜样、实干巧干、抓住时机、借力脱贫。因此,各级各部门帮扶干部要鼓励贫困群众立足于当地的特色,扶持他们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贫困群众也要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聪明才智致富的观念,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新闻推荐

宜州签下九亿元游客集散中心项目

本报宜州讯6月9日,宜州市签下总投资9亿元的游客集散中心项目。据了解,宜州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规划选址位于宜州市三桥路南与高家堡路交会处东西两侧,规划面积350亩,建设内容包括游客集散中心大楼...

宜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实干巧干中找准脱贫路子钱 旺)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