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宜州新闻 > 正文

运用科技变废为宝 美化了环境又增收 宜州“蚕粪”摇身变“白银”

来源:河池日报 2010-11-30 10:1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

 

昔日一文不值,严重污染环境的蚕粪,经过发酵、粉碎、过滤、烘干、装袋,成为价值3000元每吨的有机肥。近日,记者在宜州采访时看到,黑乎乎的蚕粪经过加工,摇身变成了真金白银。

宜州市是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全市2589个自然屯中,有2400多个自然屯共9.1万户41万人从事种桑养蚕,年饲养桑蚕突破100万张。过去,由于缺乏处理,每年三四十万吨的蚕粪被蚕农随意丢弃田间地头,成了污染环境的“公害”。

蚕粪的处理令宜州政府非常头痛。为了治理蚕粪的污染,该市决策层费尽心机,最初采取“政府化模式”建造的蚕粪搜集池,可是运行率低,污染治标不治本。几经摸索后,宜州以“工厂化模式”为雏形,逐渐探索出“市场化模式”。在“东桑西移”的战略中,把“资源转移”转变成“科技转移”,用资源换人才、换技术。2009年,广西舜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蚕沙循环利用产业开发项目落户宜州,该公司目前年处理蚕粪量30万吨,生产有机肥20万吨,提取叶绿素1000吨,年产值10亿元。

“制造化肥并不是蚕粪在产业链中的终极目标,应运而生的蚕沙保健枕头等项目,正在不断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宜州市委书记奉海峰说。该市桑蚕产业链从最原始的采收蚕茧,逐步延伸到桑秆、蚕丝、蚕粪加工。“桑蚕产业蛋糕可以再做大些。”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对宜州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

该市庆远镇山湾村的韦玉君,2009年,仅卖蚕粪就收入了1600多元。“蚕粪过去臭熏天,污染清水毁秧田;自从低碳处理后,又得钱来又肥田。”在刘三姐乡的桑地里,蚕农韦桓良唱起自编的山歌。“蚕粪”变“银子”这一循环经济下的低碳产业,让三姐故里的小溪又变清澈了。著名桑蚕专家、浙江大学农业推广中心石伟勇教授评价说:“此举开启了全国桑蚕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继续变化着的,还有仍在高效推进着的蚕粪收集市场化运作。目前,宜州的市、乡镇、村三级蚕粪收集转运网络已初步建成,正在引入的东部农村行业合作社模式,将为这个粪堆变身的亿元产业注入更多创新“因子”。

 

 

 

(记

 

 

 

晟)

新闻推荐

河池春晚27日晚激情上演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局承办的河池市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将于1月27日晚20:00在市城区文化广场激情上...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运用科技变废为宝 美化了环境又增收 宜州“蚕粪”摇身变“白银”)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