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共青团中央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21个单位发文命名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河池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榜上有名,是河池市卫生健康系统首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河池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03年就获得了市级青年文明号,2012年成功创建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在创建过程中,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承担着河池及贵州省部分地区各类创伤、中毒、内外科危急重症的院前急救和院中救治工作,出色地完成了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应急救援任务,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成为河池急救领域当之无愧的闪亮旗帜。急诊科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在面对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毫不退缩,圆满完成政府和群众交给的重任。在日常医疗服务工作中,急诊科通过不断加强管理,注重医患沟通,强化业务技能,优化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群众的肯定。
急诊科是一个“能打仗并且能打胜仗”的团队,以“大医精诚,济世救人”的河医精神为导向,大力开展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激发青年员工的热情和责任感。2018年寒冬的一个深夜,急诊科接到120指挥中心指令出诊城区某小区,报警人在电话中表示家中2人昏迷不醒,但没留下具体房号,出诊医师到达现场后无法联系上患者。患者一家可能是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而无法接听电话。时间就是生命,在急诊科主任林峰的带领下,出诊医护人员一边报警,一边继续在小区内挨家挨户排查。终于,他们与公安消防战士一起找到了报警住户,破门而入时,有浓烈的煤气味散出,报警人一家4口昏迷在地,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出诊医师立即将中毒人员接回医院进行救治,最后,中毒人员全部康复出院。
类似的事例在急诊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从早到晚、从工作日到节假日,急诊人员的足迹踏遍了河池及贵州180多个乡镇,做到24小时待命、3分钟内出诊、5分钟内处置、10分钟内会诊。2018年,急诊团队年接诊量72766人次,出诊3895次,抢救患者1771人次,抢救成功率98.6%;处置中毒、车祸、坍塌事故等公共突发事件21起,出诊急救车32次,接回152名患者回院抢救,实现接回患者零死亡率。另外,在医院创建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及高级卒中中心的工作中,急诊科再次勇挑大梁。两年来,共救治胸痛、卒中患者2000余人,将近千余名命悬一线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黔桂两省交界山区架起了一条24小时畅通的生命通道。
急诊科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及业务水平,改进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程序,遵守服务承诺,坚持换位思考。同时,该科以创建青年文明号及“三姐服务岗”为载体,用三姐歌谣开展急救宣教、用三姐文化引导科室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四一五声”服务(即给新入院病人一声问候、一杯水、一张温馨祝福卡、一张入院宣教单,入院有迎声、见面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完毕有致谢声、出院有送行声),把当地文化融入急诊服务,让患者切实感受到服务的温度。此外,救护车常备晕车套装,急诊室常备爱心轮椅、爱心平车,为急危患者开辟诊疗绿色通道,免费为群众提供开水和雨伞,全程陪护行动不便的病人就诊检查,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图为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团队。
刘彦君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2018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揭晓 本报斩获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
本报讯(记者韦剑平)近日,2018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揭晓。本报共有24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4件、二等奖8件、三等奖12件。...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