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韦鹏雁
听说每年的冬春时节,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镇洛水村都有一座美丽的竹桥,2月13日,记者在九圩镇走基层时,想顺路拍几幅竹桥风景照。沿着河边走了一大段路没有找到,来到村委打听,村党支部书记韦炳合说:“今年不搭竹桥了。”
刁江从洛水村穿过,滋润一方的同时,也带来了出行难题。韦炳合说,祖祖辈辈以来,村民们夏秋过河靠撑竹排,冬春河水小了就搭竹桥。竹桥很简易:选择河水较浅的河段,用竹篾扎成围子,里面堆满石头当桥桩,上面放上几根竹子就成了。金城江区法院驻洛水村第一书记黄毅掏出手机,找出一张照片说:“这是去年一个摄影爱好者拍的,刷爆了朋友圈。”记者看到,照片中河水清幽,两岸翠竹成林,一条竹桥横跨两岸,在夕阳照射下格外美丽。
但在当地村民心中,竹桥不是美丽风景。下平屯村民韦照利说:“它是我们闭塞落后的象征。”2007年,韦照利起新房,花了4年时间才建成。竹桥每年11月中旬搭建,次年清明节前后就被大水冲走,只有四个月时间让韦照利挑水泥、砖头等建材过河。建房的钱主要来自卖杉木,一立方杉木能卖1000元左右,请马帮从林子里驮出来并过河,每立方米最少要花120元。
“去年漫水桥建好就方便多了。”韦照利说。2017年,金城江区投入2600多万元,在贫困村实施屯级路、桥梁等道路基础设施工程72项。其中,投资90万元的洛水村漫水桥于当年4月竣工,桥长48米、宽4.5米,彻底解决了两岸700多名群众的出行难。
韦炳合告诉记者,桥建好后,村民们自发集资,将公路修到杉木林边,让马帮成了历史。记者看到,岸边的沙滩上丢弃有几条竹排,也成了历史。
新闻推荐
传承非遗文化 打造旅游品牌 六甲壮族“灶王”文化节演绎民族风
本报讯(记者高东风通讯员徐秋玲覃文奥实习生石志韬摄影报道)2月9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四,俗称南方小年。当天,金城江区六甲镇群众自发举办六甲壮族“灶王”文化旅游节,演绎了充满民族风情、展示非遗文化的...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