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南丹新闻 > 正文

让山里娃放飞七彩梦想 ——河池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韦剑平 通讯员 黄德禹 文/图

来源:河池日报 2018-05-28 09:19   https://www.yybnet.net/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大型节目——勤泽格拉。

巴马县东山乡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瑶族文化传承班学员在跳瑶族丰收舞。

大化县六也乡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学员在表演打鼓。

大化县六也乡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学员用铜鼓演奏。

罗城县四把镇下里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仫佬竹球兴趣小组在训练。

天峨县岜暮中心校外请黄兴永辅导筒噔演奏现场。

 

今年5月10日,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广新体局在该县东山乡中心小学举行一场特别的捐赠仪式,将价值1.4万元的18面皮鼓及鼓架,捐赠给该校少年宫。目前,该少年宫已设有图书室、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舞蹈室、科学实验室、瑶族手工制作室、瑶族文化表演体验场等。

东山乡中心小学校长兰桂宁介绍,该校1000多名学生中,瑶族学生占98%。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少年宫建成后,把射弩、瑶族铜鼓舞等传统文化列入教学课程,聘请民间艺人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到学校授课,组织学生学习瑶族铜鼓舞、盘陀舞、唱瑶歌、射弩、打陀螺、瑶族棋艺、瑶族手工艺等瑶族传统文化。

2013年,该少年宫瑶族文化传承班学员应邀参加了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在巴马进行的节目录制。目前,学校少年宫成为河池市重点打造的瑶族文化传承教育体验基地。

在南丹县,独特的白裤瑶服饰文化、陀螺文化、婚恋文化、丧葬文化、铜鼓文化、歌谣文化,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如何让民族文化代代相传,该县里湖瑶族乡中心小学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平台,邀请民族文化传承人进校园传授技艺,让学生在少年宫学习掌握白裤瑶族铜鼓舞、歌谣,以及刺绣、纺纱、织布、粘膏画等技艺。从2013年起,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活动课,学校少年宫呈现一派热闹场景,穿着民族服饰的学生有的敲打铜鼓、跳猴棍舞、打陀螺,有的学习制作白裤瑶服饰。

巴马县东山乡、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让民族文化代代传承,让山里娃放飞七彩梦想,是河池市2011年以来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1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文明办的正确领导下,河池市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一项关爱广大未成年人的民生工程,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脱贫攻坚,作为助力乡村少年儿童放飞梦想的乐园来强力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德育人的作用得到了极大发挥,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或在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84个,其中,已投入使用70个,在建14个,使用面积4.2万平方米。

建好这片乐园

让山里娃放飞梦想

据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其目的是让乡村少年儿童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素质教育。同时,山里娃通过学习,了解掌握本民族文化,从小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建设好乡村学校少年宫,一方面,全力保障建设和运行经费按时按量转拨,用好用活国家资金,同时借势脱贫攻坚,整合资源,组织各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为未成年人做好事实事;另一方面,加强场地设施改造整合,实现一室多用、资源共享,确保每个学校活动室内使用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

2011年以来,全市各级文明单位累计捐赠资金350余万元、设备10万余套(件),同时带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踊跃加入,有近50名爱心人士和10家爱心企业捐助资金或者图书10余万元,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导、公益捐助为补充、以奖代补为方向”的经费保障体系。

守好这片乐园

让山里娃享受仰望同一片蓝天

7年来,对于项目学校数量增多、条件参差不齐、师资薄弱等问题,河池市以问题为导向,抓薄弱补短板。一方面,以制度为基,以考评为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管理考核工作的通知》《河池市乡村学校少年宫考核评估标准》等,并将工作细化量化表格化,每年进行实地考评。

另一方面,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乡村学校少年宫有效管理的主导,也是项目发展的关键。针对师资薄弱,河池市统筹调配,对项目实施学校在特长教师的分配上给予倾斜,并要求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确保每项活动有1-2名辅导教师,实现“一师两用”。

同时,充分发挥河池市志愿者协会协调服务作用,组织市志愿者科普、文化、文艺、关爱未成年人志愿者分会,开展义务辅导,聘请民间艺人、能工巧匠、“五老”人员担任校外辅导教师充实师资力量。

目前,全市各类辅导员共1500多人,基本满足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活动需求,确保学生能真正享用所配备的科普、艺术、体育类器材,体验科学奥秘、文体活动的乐趣。

用好这片乐园

让山里娃弘扬多彩的民族文化

河池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区。为此,河池市注重传承当地民族文化,积极打造“一宫一品”。

一方面,注重项目设置和课程开发。鼓励学校利用30%的采购经费和自筹资金,购足活动所需的铜鼓、舞狮道具、唢呐、皮鼓、陀螺、弩、竹球、剪纸、傩面、芦笙等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器材,并把民族文化传习内容列入日常教学,如南丹县里湖中心小学少年宫开设白裤瑶文化传承班,每周上两节传习课,并把瑶族舞蹈《勤泽格拉》编排成一套课间操在全校推广;宜州区编写“刘三姐歌谣”教材,在少年宫学校广为传唱。

另一方面,注重成果展示,激发老师和学生的热情。近年来,河池市连续举办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民族特色文化展演、“壮族三月三·河池民族风”少年儿童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才艺展演赛、“纯真童年,梦想起航”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等民族特色文化传承展示活动,参与活动师生达5万人次。

此外,还召开了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校园山歌“传唱核心价值观·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现场会,让民族文化在乡村学校少年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南丹、巴马、都安、大化等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有打铜鼓、打皮鼓、吹牛角、对瑶歌、打陀螺、射弩、刺绣等10多种瑶族文化传习活动;金城江有扁担舞、壮锦服饰,宜州有彩调、山歌传唱;罗城有仫佬族竹球、剪纸,环江有花篮帽编织、傩面绘画雕刻,天峨有唢呐演奏,凤山莲花调山歌等。

据了解,2011年以来,各乡村学校少年宫传承民族文化文艺节目,应邀参加了广西少儿春晚、广西“三月三”民歌晚会、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中国瑶族“祝著节”、南京青奥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让乡村少年儿童实现走出广西,走向全国的梦想。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河池市将进一步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使用、管理水平,全面完成中央提出的“十三五”时期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要求,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为立德树人“德育宫”、提升素质“快乐宫”,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脱贫攻坚“扶贫先扶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加大力度 把握重点 推进全县监察体制 改革工作深入开展

南丹讯5月22日,南丹县召开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第三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河池市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山里娃放飞七彩梦想 ——河池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韦剑平 通讯员 黄德禹 文/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