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罗城新闻 > 正文

1977年的那场高考,多少考生有说不完的酸甜苦辣 已为人母也要排除万难考大学

来源:南国早报 2017-12-15 17:07   https://www.yybnet.net/

吴美秀当年的准考证。 今年12月14日,在广西民族大学,吴美秀看着大学毕业照陷入沉思。

纪念恢复高考40年

命运改变篇

南国早报记者雷倩倩文/图

1977年的那场高考,之所以令考生们刻骨铭心,一是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二是准备时间不够,三是录取机会非常低。如今岁月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40年,一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愿上大学的考生,他们现在对这场高考有怎样的心境?记者采访了几名应考者,听听他的心声

1

曲折

“老三届”搭上末班车

1977年,29岁的吴美秀来南宁过暑假,隐约听到了高考恢复的消息。当时,吴美秀既是河池市罗城县(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公社石门大队的村民办教师,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想,一定要参加高考,否则就没退路了。”原来,吴美秀和爱人结婚多年,一直分居南宁、河池两地,“当时只有通过高考才能留在南宁”。

没想到吴美秀报名时,却出现了一则小插曲。根据最初的招生文件规定,考生年龄不超过25周岁,未婚。但当时1966和1967两届高中毕业生大都在30岁左右,且大部分已经结婚生子,将考生年龄限制在25岁对这一群体显然有失公平。后来,新的招生文件规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或学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并特别注明要注意招收1966和1967两届高中毕业生。

吴美秀是“老三届”的“尾巴”:1965年进入高中,1968年毕业。当她向村里文书介绍自己情况时,对方却告知,文件只说“照顾”“66届”“67届”考生,“68届”不能报名。吴美秀不得不灵机编了个小谎“刚刚记错了,我就是67届的”。这才拿到了高考的“钥匙”。

随后的复习自然是十分艰苦:白天,吴美秀给学生上课;晚上回到家,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照顾,只能待孩子入睡后,才伏在煤油灯下苦读。吴美秀回忆,当时为了帮助考生复习,公社开办了培训班。那时,复习资料稀缺,老师就把资料贴在教室墙壁上,大家挤成一团,站着把资料抄下来。

复习辛苦,时间转瞬即逝。高考结束后,吴美秀苦等结果,但没有得到任何录取的消息。吴美秀回忆说,当年高校的招生方针是“择优录取”,但一度变成了“择幼录取”——因为年纪较大,学校不收。看着同村的考生都领到了录取通知书,吴美秀十分难过——因为年龄原因,今后恐怕都没有机会参加高考了。

1978年4月的一天,吴美秀接到丈夫从南宁发来的电报,说要到村里看她。没想到,丈夫带来了惊喜——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原来,为了照顾“老三届”考生,高校进行了补录,吴美秀最终成为了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七七级一班的一员。

2

圆梦

求学路漫漫多成社会中坚力量

无论是“老三届”还是适逢其时的年轻人,当他们迈进大学校园后,无一不被这个新的环境所冲击。

陈积光当年考上了广西大学物理系。第一次从北流来到南宁,一切都是新鲜的模样:广西大学校园很大,邮局、饭堂、新华书店、小商店应有尽有,十分齐备。

谢远(化名)是“老三届”。1977年,他已经是一名公办教师了。爱读书,但不知道如何学习,在教学中也感到比较吃力,这让他下决心参加高考。考场上,他与自己的学生一同竞赛,最终拿到了广西民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谢远回忆说,当时,求知若渴,对写作课尤为情有独钟,授课老师也很厉害,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都能娓娓道来,让他受益不小。就在毕业那年,谢远把自己高考的经历,添加了虚构的情节,完成了一篇特写稿件,用“文飞”的笔名发表在《广西日报》上,作为对自己高考经历的纪念。

李跳在大学里,更多的感受是震撼。她回忆说,第一次走进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的图书馆时,都懵傻了:以前不懂五线谱,也不懂“透视原理”,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书,知识的天地如此广阔。此后,李跳进入了如饥似渴的求知状态,“进入大学,让我终身受益,能够见证并参与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一个新时代的开启,这可以说是莫大的幸运。”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进入大学的学生年龄悬殊,一个班里既有1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为人父母的中年人。吴美秀和她的同桌相差了12岁。在班上,她被大家称为“大姐”。“当时的学习氛围很浓,”为了更专心地学习,吴美秀入学后不久,便把刚满3岁的儿子送进了全托;周日,为了不打扰吴美秀学习,丈夫就带孩子出去玩。就连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吴美秀的孩子都很支持她学习,在幼儿园从不哭闹。不过,吴美秀仍能感到学习压力。同学们都十分刻苦,谁都不甘落后。为了取得学位、学历证书,英语基础不好的吴美秀也没有放弃对英语的学习,最终顺利毕业。

40年前的这场高考,给了“七七级”一个崭新的机会,让他们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历史也证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如今再回望40年前的高考,几乎每位当年的考生都感慨万千:“高考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也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新闻推荐

罗城党政代表团赴深圳市福田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助推罗城脱贫攻坚

罗城讯11月13日-15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蓝启章率党政代表团赴深圳市福田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受到福田区委书记肖亚非,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圣元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肖...

罗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罗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1977年的那场高考,多少考生有说不完的酸甜苦辣 已为人母也要排除万难考大学)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