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有重庆客商急需收购大批黑豚、竹鼠……”7月初,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水源镇含香村的韦江曼,在自己创建的“明达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QQ群上发布这条消息。近日,500多只黑豚、竹鼠全部装上了销往重庆的大货车。
“这批货可以赚6万多元。”韦江曼在装车现场告诉记者。韦江曼从去年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至今,加入合作社的200多农户,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养殖集团”。“生意还能做得更大。”曾在广东当了10年“打工妹”,如今已是“老板娘”的韦江曼对合作社充满信心。
作为一种由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组织起来,让“小农户”变成“大公司”,从而增强竞争力。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73家,成员总数2411人,出资总额超过1.8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5.2%、56.05%、26.2
%。“众多合作社将农民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共同发家致富。”市农村经济管理办公室主任韦顺志说。
金城江区芝田村的养猪场老板林美龙,通过加入合作社成功“抱团取暖”,享受到了技、供、销一条龙服务。7月11日,她一口气卖掉30头大肥猪,纯利润至少6000元。林美龙加入志成养殖专业合作社两年多来,养猪场规模不断壮大。今年以来,商品猪更是供不应求,每月出栏数稳定在60头以上,顺利扭亏为盈。
“加入合作社,蔬菜卖得好,收入也稳定增长了。”金城江区齐美村菜农覃善欢如是说。村民过去各顾各,几百公斤蔬菜都愁卖,去年底,齐美村成立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后,收购蔬菜的大货车直接开到了村里。“一天就能卖12吨蔬菜。”齐美村党支部书记韦华努说。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基本覆盖河池特色主导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发展态势良好。针对合作社规模小、品牌少等瓶颈问题,韦顺志认为,确保入社农民增收得实惠,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除了示范带动、提高服务水平、落实帮扶政策,还要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与超市的对接销售,不断拓展发展新模式。
(记者
权
晟)
新闻推荐
联征联管联执法规范控管收效好——环江县国地税联合办税系列报道之三 □ 记者 韦立标 通讯员 易连美 罗娟娟
近年来,为整合税收征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纳税人提供简捷便利服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国地税两局先后开展了联合办公、办证、定税、征税、税务检查、专...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