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凤山新闻 > 正文

今天,我们报道自己 致敬,南新西路119号本报首席记者 童永胜

来源:河池日报 2018-11-08 08:48   https://www.yybnet.net/

1

图为2009年7月罗城卡马水库发生险情,记者连续日夜采访,累得坐下就睡着了。

图为记者在矿井下拍摄专题片《深井下的十六年人生》。 韦国媛 摄

34年前,河池日报在金城江区南新西路119号创刊。那时,一群年轻人用尺子划版,记者拿着相机在哪里出现,都会引来好奇的眼光。

15年后,河池日报上了电脑采编系统,成为广西第一家真正告别纸和笔的党报,“啪啪啪”的键盘敲击声,清晰地从办公楼传出。

2018年10月和11月,河池日报在凤山县和宜州区搞了两场“现场云”直播,引来了200万人“围观”。

从纸笔到电脑,从电脑再到天上飞来的一朵“云”,30多年间,传媒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越来越快的社会中,在那栋岁月斑驳的新闻大楼里,河报人坚守的情怀不变,创新和使命一如既往。

2018年11月8日是全国第19个记者节,习惯于报道别人的我们,今天也当一回“主角”,带您走进南新西路119号,向您倾诉河报人新闻生涯的酸甜苦辣。

“摸爬滚打”的记者

“当你见到我们时,我们在报纸上或者屏幕里;当你见不到我们时,我们在采访的路上。”对于河池日报记者来说,“在路上”已经成为他们工作的一种标签。

在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工作,“在路上”必须比别人多一项“技能”:那就是能坐车,要练好脚力。

刚到报社工作的外地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山路弯弯曲曲,坐车到乡下采访,“肠一日而九回”,晕车呕吐,把胆汁都吐出来了;山高路远,道阻且长,走过一山又一山,趟过一河又一河。没有“摸爬滚打”的腿力,别想在河池当记者。

只有深入深入再深入,才能贴近贴近再贴近;只有“摸爬滚打”,才能写出感动人心、荡气回肠的作品。34年来,我们用笔和镜头记录这块红色土地的点点滴滴进步,记录着平凡的人们给我们的最大感动。

2008年6月,河池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暴雨袭击,记者李盛勇连续7天坚持在第一线采访,身上惟一的一套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累得甚至在一个木墩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但他不知疲倦,顽强拼搏,以手机信息的形式发回了大量即时消息,并采写了《书记市长的不眠之夜》等多篇鲜活的新闻。

2015年3月,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逝世,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论老壮,皆为垂涕,送葬的人成千上万。记者张锐锐深入瑶山群众采访,深深地被莫振高的事迹感动,他一边流泪一边敲下文字,5篇文章催人泪下,这组连续报道也夺得了中国新闻奖。

这是一群用双脚丈量大地的人。他们仰望星空,向往阳光,记录这个时代的温暖和进步,同时也不忘鞭挞丑恶,为弱小者发声,守护公平和正义。

“睡不踏实”的编辑

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如果南新西路两旁的灯光都熄灭了,那最后灭掉的那盏灯,一定在119号的河池日报新闻大楼里。

11月7日凌晨1时,在报纸一版大样写下“清样”两字后,河池日报值班编委梁煜长长地吁一口气,走出报社大院,骑上哈罗单车匆匆赶回家,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凌晨无人的街道上。

梁煜是个具有25年从业经验的老报人,长期编辑要闻一版,是报社有名的纠错能手。对于稿子纠错,他的口头禅是“永远只相信自己”。他曾经在报纸清样回家睡觉后,感觉不对,急忙到办公室审看,果然发现一处大错。

对河池日报的编辑来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新闻出现政治风险,远比修改一篇稿子重要得多。新闻编辑特别是要闻版编辑,感觉就像在刀锋上跳舞,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要闻版编辑每做完一个版,虽然夜深才睡觉,但总睡不踏实。直到第二天早上九点之后,没有人打来电话“报错”,他们悬着的心才安定下来。

但报纸的差错总避免不了,风险无时不在,最权威的报纸也出过大错。本报的一位老编辑,10多年前不小心把一位市领导的职务搞错,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到出错的那个日子,他一直记在心上,难以释怀。

显然,没有经过黑夜的“洗礼”,没有点“灯”熬“油”的经历,没有劳身焦思的历练,你就不会是一个真正的新闻人。

坚守的情怀,永远的创新

这几年对报纸来说,是阴云密布、相当悲催的几年,国内一些耳熟能详的报纸,仿佛不约而同,一夜之间,纷纷倒下。那些停刊词,如项王望江哀叹,渐离歌送荆轲,颇有一去不返的悲壮和无奈。

身处网络狂飙突进的时代,我们也深受影响,常常感到焦虑,彷徨不知所措。这几年,有人哭着离开了报纸,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做报纸是一种理想和情怀,转身离去,万分不舍。

但南新西路119号的人,更多选择了坚守。“坚守”并不意味着坐而论道,裹足不前,而是要不断创新,跟上时代大潮。我们坚信,没有一阵风能够永寄凛冽,也没有一场雾霾能够遮蔽冬阳,媒体依然会有春天。

今年重阳节,河池日报首次试水“现场云”融媒体直播,报道凤山县三门海镇坡心村拉力屯“孝老爱亲”活动。记者节前夕,报社再度组织融媒体团队,赴宜州开展迎接第19个记者节的主题“现场云”直播。两次直播一上线,本报新媒体浏览量的纪录就不断被刷新,两场直播的总浏览量达到200万人次。

其实,这么多年,我们创新的步伐从来没有停过,我们珍惜一纸风行的沁人墨香,同样专注一“指”风行的蜂拥大潮。最早的电脑采编系统,河池最大的门户网站“河池网”开通运行,广西首份地市报数字报与读者见面,网络问政开通,地市报天空最早飘来的一朵“云”……在融媒发展路上,河报人一直披荆斩棘,大胆创新,走在全区前列。

这几年,河池日报三度荣膺中国新闻奖,在广西地市报中绝无仅有,掀起了一种“河报现象”,自治区领导也在多个公开场合表扬河池日报艰苦创业的精神。

大道至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向南新西路119号致敬:辛苦了,河报人!

新闻推荐

凤山66户农户喜获生态养殖红利

本报讯(记者龙招江通讯员黄颖娇摄影报道)10月17日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当天,家住凤山县乔音乡同乐村党孟屯的贫困户刘付...

凤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今天,我们报道自己 致敬,南新西路119号本报首席记者 童永胜)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