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度假乡下去,吃农家饭、喝农家酒、住农家屋、体验原生态民俗文化。”这一愿景,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时尚。
但是,要吸引更多的人到乡下来,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必须得有好路走,特色的房住,特色美食,特色民风民俗,特色风景,特色的旅游体验。”
为此,河池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可谓是做足了“功夫”。近年来,全市通过实施“六项工程”,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扩大产品规模,使旅游扶贫工作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实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围绕全市乡村旅游景区布局,重点对乡村道路、旅游厕所、民族民居、环卫设施进行改造。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全市统筹各方投资130.6亿元,滚动建设262个旅游项目。
二是实施乡村旅游支撑体系建设工程。结合“美丽河池·生态乡村”活动,实施“旅游+”发展模式,加强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培育,大力发展适合乡村旅游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深入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近年来,河池市成功打造了休闲农业体验型、山水生态观光型、民俗文化体验型、特色乡村度假型、长寿养生度假型、加工基地参访体验型、红色文化教育型等7种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了乡村旅游扶贫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实施标准化示范建设工程。河池市积极推进东巴凤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基地的创建工作,扶持创建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在广西率先制定了河池市旅游扶贫示范乡(镇)、村(屯)、点评定标准,将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等目标任务列入县(市、区)年度绩效考评。目前,全市建成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27个,比2012年增长12.5倍,三星级以上农家乐43家,比2011年增长3.3倍。巴马县、凤山县被列为广西开展旅游扶贫合作试点县。
四是实施旅游商品研发工程。2011年,河池市编制了《河池市旅游商品系列品牌及项目总体策划方案》,并成立河池市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每年组织开展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制作大赛,并将历年来获得全国、全区、全市奖的旅游商品收集整理,汇编了《河池市旅游商品获奖辞典》。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金属制品、民族刺绣、玉石雕件、竹木藤编、特色食品等五类旅游商品。2014年,河池市传世壮锦绣等8种商品被评为首届广西旅游必购商品。
五是实施乡村旅游市场拓展宣传促销工程。为统筹协调全市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河池市设立了河池市旅游市场拓展基金,采取组团推介、展会推介、媒体推介、重大节庆推介、文化旅游节庆宣传推介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大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的拓展。
六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河池市各级各部门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对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能工巧匠传承人和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2011年以来,全市共举办以乡村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108期,参训人数达4193人次。2014年与广西桂林旅游学院合作,成立了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同年,国家旅游局还将河池列为定点帮扶培训市,加强河池旅游人才的培养。
新闻推荐
1月18日,在凤山县乔音乡额里村,各级干部和当地群众在修水利。当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检察院领导,凤山县主要领导、县直单...
凤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