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那时候,父亲说我很笨,“孺子不可教也”,因为我的数学学得一塌糊涂;父亲又说我很聪明,因为开学没过多久,我便能把语文课本上所有的课文背下来。父亲常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里。高中的时候,我投给学校广播站的稿件使用率很高,使得我的同学羡慕不已。我有文学创作的梦想,然而,家庭的一些变故让我的文学梦遥不可及。
生活就是戏剧。2012年,我生活中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服从上级安排,从教师岗位调到凤山县委宣传部办公室工作,有机会与新闻媒体的同仁、老师接触。2013年,部里领导安排我当《河池日报》特约记者,我吓了一大跳。说实话,时光的流淌和生活的坎坷,早已把我那点写作功底消磨殆尽了。可是,作为县委机关的工作人员,我怎么能推脱工作呢?我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任务。
就这样,我在懵懵懂懂中闯进了新闻写作这道门槛。我知道自己学识浅、底子薄,半路出身更是让我在新闻路上寸步难行。我白天下乡、晚上写稿,常常为了一篇新闻的标题或者是某一句话、一个词语琢磨到半夜。从此,街我少逛了,运动少参加了,家务少做了,孩子少带了。
刚开始,我是芝麻西瓜一并捡,见啥写啥,也不管有无新闻价值,豆腐块稿件几乎天天投。还好部里的资深新闻写手、《河池日报》多年的特约记者周恩革老师经常提醒我、指导我。经过不断的努力,我慢慢有了一些进步。当然,我的进步少不了《河池日报》编辑老师的关心、鼓励和支持。
每当看到自己采写的稿件被采用,印成铅字被刊登出来的时候,即使仅仅是豆腐块,我也常常会喜极而泣。更令我高兴的是,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被读者接受和认可,对凤山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今年4月,我采写的消息《凤山入选“四月全国最美的九个地方”》得到读者的好评,许多读者通过这则消息关注凤山、向往凤山。6月4日,凤山遭受特大洪水灾害,我第一时间赶赴抗洪救灾抢险一线,采写了不少的新闻稿件。我是山里人,从小在峒场里长大,见到大水就双腿发软。在抗洪前线的那些天,我不知道自己克服了多少的疲劳和恐惧。但是,想到读者通过自己的稿件,了解凤山的灾情,从而支援凤山的灾后重建。我就对自己说:“再苦再累都值得。”
有人说我现在越来越干练了,我觉得好像也对。自从当上特约记者后,高跟鞋、漂亮裙子我都收入衣柜了。平底鞋、休闲装,能不干练吗?为了采写新闻,我的足迹踏遍凤山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为了采写新闻,我的身影出现在县里大小活动的现场。现在,我已经离开宣传部,但是仍然担任《河池日报》的特约记者。
《河池日报》给了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我比以前过得更加充实、更加自信。我喜欢文学,《河池日报》让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我的文学梦。《河池日报》,我只想对你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牵挂你,关注你。”
(作者系凤山县文化馆馆长、本报特约记者)
新闻推荐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筑牢司法“生命线” 凤山“巡回法庭”破解山区群众“打官司难”新华社记者 夏军 汪军 本报记者 黄炼
在全国地方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整体增长时,凤山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却连续2年下降。近日,记者在凤山采访获悉,该县探索“山区巡回法庭”制度,把法庭“搬”至农民...
凤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