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标村一共有1611人,聚居着汉族和瑶族两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占93%……”凤山县江洲瑶族乡巴标村民委员会主任卢大贵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除了节假日,他的身影经常都在村里13个屯里出现。
望着满山栽种的核桃,卢大贵的心思像绵绵大山一样,延伸得更远。还有哪个屯尚未通水泥路、哪个屯目前饮水仍困难、怎样跟村民宣传农村新农合问题?心里满满的装着未能解决的问题。
在巴标村,由于地理环境较为恶劣,村民的经济来源大部分来自外出打工挣钱,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大都到市外、省外的企业工厂打散工。今年41岁的卢大贵何尝没想过外出打工,家里有一对儿女要上学,单靠家禽饲养、种植农作物很难承担家里的负担。有村民好心“奉劝”卢大贵不要待在家里当什么村官,到外面的世界去,工钱比现在的工资高好几倍。但卢大贵却一直守着巴标村。
都跑到外面去,谁来为家乡分忧,为小家填温饱?而大家还一直处于贫苦中,卢大贵并不甘心。怎样让村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自己作为村民委主任,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了解群众所需,急群众之所急。
1999年,卢大贵担任巴标村副支书,就他而言,一份职责,一份责任,要勇于承担,要起到带头作用。深入村屯,走访老百姓,从一线了解最真实的声音。
巴标村的村民平日种玉米等农作物,经济收入甚微,为解决村民的经济问题,2002年,卢大贵和村里的干部了解到种核桃可以有不菲的经济效益。于是,他从县里邀请技术人员,对地形及土壤环境进行检测。技术人员认为当地适宜种植核桃。但是,村民是否能愿意种植呢?
转变对新事物的看法,必须做好宣传。在交通工具较为简陋的乡下,车子不能开到屯里,卢大贵只能徒步走到每家每户,介绍核桃的知识,怎样种植,种植之后的效益在哪里。卢大贵身先士卒,自家先种植核桃,而后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
如今,全村共核桃种植2964亩,巴标村的核桃基地成为凤山县的示范点,县里不少考察团都到巴标村参观考察,核桃种植成为村里的一大亮点。
“我们种的是10年挂果的核桃,如今快丰收了,心里好高兴啊。”村民们聊到核桃快丰收了,笑得合不拢嘴。
常为百姓忧心,勤为百姓跑部门。巴标村居住环境恶劣,人畜饮水困难,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卢大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解决村里的饮水困难,他跑县水利局反映情况,争取指标,发动群众兴建水柜200余座,投资2.4万元,解决了全村群众的饮水问题。
弄罗和杀鸡洞等5个村民小组全是瑶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多少年来,货物的进出全靠人背马驮,非常不便。为修路,卢大贵跑县扶贫办、发改局争取指标,修通了村部至杀鸡洞5公里的屯级路,解决了该片群众的交通问题。
杀鸡洞屯原居住在一个悬崖峭壁上,要外出必须艰难跋涉一段羊肠小道才能到屯级公路,见到此情此景,卢大贵心如刀绞,便向县、乡人民政府反映,政府决定将该屯搬迁倒弄罗附近屯级路边安居,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目前,该屯的村民已经进驻新房14户,得以安居乐业。
而该村第二、三组原在桑亭村接壤的山顶上居住,要到村部办理一些事情必须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达,时任副支书的卢大贵与其他村干部一道研究落实该屯群众搬迁至平乐辖区的弄黄屯安居,共计49户,投资15万元,与汉族同胞共寨,生活得很融洽,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
在巴标村的公路沿线,风格统一的房子尽收眼里,是巴标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也是卢大贵的工作之一:美化亮化房子。2002年,公路沿线的88户进行外墙装修,一年多的时间就让巴标村旧貌换新颜,对外的形象更上一层楼。
办实事,办好事。卢大贵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位共产党员,要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深刻反思,严于律己。卢大贵把职位看成是一种“约束”,一种责任,一种奉献,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好评和群众的拥戴。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1年,卢大贵被推选为村民委主任。2012年,卢大贵获得“河池市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荣誉称号,他认为与其看重荣誉,还不如给村民办实事。
卢大贵:为群众办实事的村民委主任
新闻推荐
“庭站所点员”联动 化解“西瓜芝麻事” 凤山法院“五位一体”工作模式得民心
本报讯
(记者
黄炼
通讯员
黄桂梅
黄英德)近年来,凤山县人民法院把民生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司法作为法院审判工...
凤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