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挂牌。
驰援武汉、都安抗疫19名医疗队员平安到家。
2019年4月,举办首届青年医师拜师仪式。
脑病科是河池市脑病中西医诊疗技术人才小高地。
大C臂导管介入手术。
中医名医名家下基层。
承办河池市中医民族医师承人员教育培训项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人类防治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医药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是基于深沉的文化自信作出的战略部署。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0月21日,全区中医药大会在南宁召开,会议为全区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指出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中医药振兴有条件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为接下来的医改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拥有5000多年文明结晶的中医药,将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重大使命。作为河池中医药领域发展的探索践行开发者,河池市中医医院一直秉承“发挥中医药利民服务”宗旨,致力于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中医药带来的健康“福利”。
河池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72年,前身为金城江铁路医院,2004年划归金城江区地方管理,2009年更名为河池市中医医院,2012年院长谭翱等新领导班子配齐到位。
一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医院紧紧围绕“百姓健康”为中心的医养结合服务理念,大力弘扬“中西并重、醒脑惠民、百姓安康”医院价值观,锐意进取,借助“醒脑梦”医院文化力量的推动作用,破解发展资金紧缺、(中医)人才紧缺、硬件建设落后、软件建设落后、内涵建设落后“两缺三落后”的发展难题,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提级增效。
2009年至2020年,临床科室由9个增到30个,卫技人员由277人增到近1000人,中医医师由4人增到117人,副主任医师由5人增到70人,主任医师由0人增到5人,高级职称由31人增到111人,中医医疗技术由6项增到75项。仅用6年时间实现从一家非二甲中医医院成功升格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跨越式发展,逐步建立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及医养结合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单位。
如今,一座花园式医院呈现在世人面前,漫步其中,福禄广场(两个金葫芦寓意“悬壶济世”)、中医文化浮雕长廊墙、“寿道之缘生命之光”健康养生文化长廊、中医药发展史墙、中药展示栏、药用植物标本展示栏、中医药壮瑶医药彩绘墙、中医名医名家宣传栏、感恩池、文化娱乐健身运动场所等文化场景,让患者的身心康复的同时,汲取中医文化知识。
中医药重在调理、预防、巩固,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它也从不缺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伊始,10万多包预防药方“固表清瘟饮”被送到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中,这是医院第一时间组成中医专家组,根据“正气在内,邪不可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理论研制而成。
此外,医院还设置“固表清瘟饮”免费自饮处,为广大群众提供中医药预防保健。在疫情防控严峻时期,医院组织召开36次疫情防控专题研讨部署会议,组建先锋队员277名,开展诊疗服务50000余人次,选派驰援湖北、都安“逆行”勇士19人,自主研发防护面罩700多个,为全市疫情防控注入了中医力量。
发展壮大中医药特色产业,绝不是纸上谈兵,须有必要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底蕴加以支撑。河池地形地貌复杂,仅九万大山就有药用植物近2000多种,环江种植广豆根已通过自治区“定制药园”评审、都安瑶族自治县萝芙木碱已出口国外、巴马瑶族自治县火麻仁是国家药典收录的药物品种之一,中医药、民族医药和养生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壮医、瑶医、仫佬医、毛南医等民族医药,在广西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为此,医院壮医科于2013年顺势而生,该科室隶属于广西壮医医院业务指导,是自治区重点专科,是河池市民族医药培训基地,开展壮医药特色技术疗法10余种,帮扶建设基层重点专科工作站3家,科室的诞生不仅壮大了医院的中医力量,还为患者未病预防、生病诊治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
日前,记者走进壮医科,弥漫着醇厚中药味的壮医治疗室里,技术精湛的医师正熟练地为患者进行传统的壮医技术——竹罐疗法、针挑、药线点灸;壮药展示架上陈列着一瓶瓶古老而神秘的壮药,彰显着壮医的独特魅力;穿过过道,墙上挂满了一排排患者赠与壮医科的锦旗,不觉地让人肃然起敬……
此外,医院以“小专科大融合,大学科专精尖”为发展策略,着力打造脑病科“醒脑梦”龙头特色品牌已形成规模。
脑病科从2012年一个病区61张床位发展到2020年4个病区300多张床位,日平均住院患者90%以上;采用中西医结合、中药经典方剂、早期康复等综合治疗,尤其是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药物灌注治疗脑血管疾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年收治患者5000多人,同时带动其他特长专科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壮大。该科室先后获自治区卫生健康系统记二等功集体、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河池市工人先锋号、河池市脑病中西医诊疗技术人才小高地建设等荣誉。
谭翱说,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就是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然而,今天的中医药发展,面临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如何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成为不容回避的时代考题。
传承,自古以来都是中医人心头上的牵念。
鞠躬、敬茶、递拜师帖……2019年4月23日,河池市中医医院举行首届青年医师拜师仪式,医院9位专家接受了来自9位青年医师的拜师礼。
拜师现场简朴而庄重,徒弟们对医学知识的渴求,体现在对师傅的敬重上,师傅对徒弟的期盼,浓缩在小小的茶杯里,在接下来的行医征程中,师傅将为徒弟言传身教、传承帮带,为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储备人才,薪火相传。
医院,一直在用中国传统的方式,让中医药发展“后继有人”。
10月16日,天空飘起细雨,天峨县向阳镇、六排镇卫生院里,市中医医院组织的专家被卫生院医生团团围住,他们要抓住此次难得的机会,学习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
在现场,专家们身体力行,就针灸、推拿、药线点灸及瑶医滚蛋疗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并现场操作示范指导,同时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出建议性意见。
基层医生受益匪浅,在之后的工作中,将会有更丰富的诊治手段服务村民们。
谭翱认为,享受中医服务不应该只是城市人的“专利”,把中医诊疗技术下沉到农村,让广大农村群众也能防病治病、舒缓身心、强健体魄,同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环节。
中医医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2012年以来,医院开展“走迎送访”“中医名医名家走基层”、人才(技术)下沉、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党员走进社区义诊及急救技能培训等健康促进、感恩服务活动500余场,发放中医药资料10万余份,发放中药香包2万多个,受益群众10余万人,受益医护人员5000余人,基础中医技术普及60多项。
同时,医院打造治未病、针灸推拿、康复、健康体检“三区一体”康养苑中医养生基地,研发了10种健康干预养生产品,服务人次达2万余人次,就诊患者满意度达98.8%。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医药事业需要人才也孕育着人才。
2012年至2020年,医院举办国家级、自治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医类)27项,开展中医药专项培训、承担上级中医药培训任务300余场次,受益医护人员2200余人,受益群众9000余人次,选派驻外进修生250余人次、外出继续医学教育1520余人次,接收市内外进修生、实习生、见习生3100余人次。
医院先后获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广西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A级教学医院、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培训基地、广西中医药培育学科建设单位。
此外,河池市还在市中医医院设立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就医绿色通道,进一步呵护人才,爱护人才,发挥人才聚集强市策略。
众所周知,河池作为中国首个世界长寿市,已然成为中医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沃土,大量拥入的“候鸟人”,对当地中医未病先防、调节阴阳、医疗介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对医疗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是新时代赋予中医药事业的重大使命。”谭翱说。
为此,市中医医院规划在“十四五”期间落实建设高端特色康养苑、脑病诊疗中心、中药自制制剂楼、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以强化打造用好人才、精好技术、抓好质量、惠好服务、强好科技、创好品牌、建好文化“七好”过硬队伍为基点,持续深化“小专科大融合,大学科专精尖”战略模式转型。
同时,探索中医民族医药挖掘、智慧医院新模式,着力拓展国际长寿乡壮瑶医药研究,以及桂西北心脑疾病防治研究基地、桂西北银发长寿养生基地、桂西北中医壮瑶医药培训基地等康养项目。
中医药振兴,关乎人民健康福祉,关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把这一宝贵财富呵护好,历久弥新的中医药,一定能书写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有一种骄傲,叫“我是妇幼人” 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同心战“疫”展现“硬核力量”
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领导与医务人员在院内检查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疫情防控工作。1月27日,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第一批支援湖北医...
都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安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