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大学学的是中文,新闻只是选修课。记得第一次上新闻课,老师就在课堂上很严肃地警告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不能不顾实际刻意拔高人物形象,读者反感高大上的东西,而更喜欢有血有肉、有性格有张力的人物形象。
大学毕业后,笔者来到报社上班,成为一名新闻人。19年的新闻生涯,笔者遇见了不少人,经历了很多事,感到“人”字虽然两笔,但最为“难写”。特别是先进人物的采写,拿捏不准,用力过猛,就会变成“低级红”,不但读者不信,主人公也会很尴尬,稍不注意,就把表扬稿写成批评稿。
比如,一个作者在塑造本单位一个工作人员的高大形象时,说他为了办一个盗牛案,几个星期不回家,父亲病重去世也不能见上一面。作者的本意无疑是好的,却在无意之中把所在单位不讲人性的一面勾勒出来,并将宣传对象处于舆论的漩涡当中,令人“可歌可气”。
再比如,黑龙江省某法院在网上发文称,“默然姐姐,28天连续加班,没换过衣服,没洗过头,在执行局干警的心中,她就是女神、女超人”。这种表述,看似颂扬敬业精神,却漠视人之常情,忽视实际,不考虑读者和老百姓的感受,是不折不扣的“低级红”。
于是乎,在稿件的采编上,笔者对“带病工作”“连续加班,家人住院了不去探望”“白加黑、五加二”等诸如之类的表述,都慎之又慎,宁可不用,生怕触动读者的神经,引起读者的反感。正如网络上的流行语说的那样:“你这个糟老头子,我信你个鬼!”
但是,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很多平素我们看似美化的“高大上”行为,却在扶贫干部当中时常发生。在家国之间,他们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用热血铸就忠魂,用奋斗诠释使命,有些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年4月,按上级要求,市里主要媒体联合采访一位担当有为的县委书记。令笔者想不到的是,这位县委书记是打着吊针接受记者采访的。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认为,县委书记是在作秀。其实,县委书记在工作上一直都是“拼命三郎”,他本来因病在南宁住院,但县里正在争取一个国家扶贫项目,涉及上亿元的资金。项目申报到关键时刻,他再也呆不住了,病没完全好就出院,一边吊针一边工作。
在写稿的时候,“打着吊针上班”这个细节要不要用,笔者确实也犯了难,生怕读者不买账,给这位令人钦佩的书记带来负面影响。但静言思之,这是一个以忘我情怀为群众服务的父母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他的真诚和奉献,这个细节刚好就是这位县委书记夙夜在公的真实体现。文章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都安瑶族自治县百旺镇人大主席黄吉安倒在扶贫一线,生前一直随身带着结婚证……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对黄吉安的感人事迹进行报道,赚了不少读者的泪水。但有同行在点评报道时,认为“随身带着结婚证”这个细节是“用巧过度”。笔者认为,这个细节刚好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体现了一个扶贫干部对亲人深沉的爱,对家国的担当。
这几年,笔者多次到都安、大化、天峨、巴马等县最偏远的山区采访,一次次深入交流,便是一次次灵魂的洗礼。天峨县有7个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岗位上,有几个还在昏迷之中,他们几乎都同被一种病击倒:心梗或脑溢血。一位县领导在谈到这种现象时不禁泣涕涟涟:天峨山高路远,交通状况差,从县城到最远的乡镇,一路颠簸,需要四个小时。全县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大家筚路蓝缕,日夜鏖战,家中有老不能尽孝,有小不能照料,有些同志积劳成疾,甚至倒在一线上。
据报道,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到2018年底,全国已经有662名基层干部献出宝贵的生命,广西63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上。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扶贫干部以星出,以星入,倾其所有,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是家国使命、责任担当,让他们无怨无悔,勇于付出,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是实实在在的高、大、上。
作为媒体记者,高谈阔论,坐而论道,不到一线,道听途说,必然会闹出“三豕涉河”“低级红”式的笑话。只有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们才能理解扶贫干部的情怀和付出,才能写出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文章来。
新闻推荐
都安讯近日,一名市民提着一个铁笼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林业局,称他在都安县大兴镇路边拾到一只穿山甲,请求救助。经初步检查,穿...
都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安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