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在1988年,由都安、巴马、马山三个县分割、析出的最偏远、最贫瘠的乡镇合并而来,被称为“落后的组合、贫困的拼盘”。从县城翻山越岭3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了雅龙乡尤齐小学——群山深处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小学。
带领我们参观的校长,指着计算机室、科学仪器室说,“县城学校有的硬件设施,我们也有了。”在宣传栏上,我看到了往年学校春节晚会的照片——晚会是由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每年给乡亲们组织并演出的。
县城学校是什么样的?县城的小学里,同样的阅览室、仪器室一字排开;现代化的操场旁边,海报栏里介绍着当地各种民族音乐;文化课学习与文体教育在齐头并进……
以往的新闻报道里,往往乐于呈现贫困子弟考上名校这样的“智育”成果,但关于美育方面的信息相对较少。事实上,义务教育体系不仅只有智育,也包括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以全面育人。相比城市儿童可以从市场化机构中获得体育、美育教育等补充性资源,贫困山区的孩子能够依靠的只有学校。
曾有观点认为,寒门子弟应该把所有精力用在提高应试成绩上,贫困地区的学校把资源用于日常文化课教学就好了,大可不必把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分一部分给美育。这么说对吗?
美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让孩子学唱一首歌、掌握一门乐器,而是在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同时,让他们更有信心面对以后的人生,为他们的人生增加一些“底色”。长远看,即便是在贫困地区,美育与智育也完全可以并举,这不仅关乎孩子的成长,更关系到国民整体素养的提高。
在隆林县,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小学的校长告诉我,他发现不少贫困子弟自信心不足、性格也不够阳光,甚至不太讲究礼仪。后来学校搞了“同唱一首歌”的活动,用音乐润化孩子们的心灵。事实证明,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更自信了,行为习惯也大有改观。兼任音乐老师的该校副校长对此体会颇深,“音乐学习让孩子变得懂礼貌了,美育真的促进了孩子人格的健全。”
犹记得,我童年学弹琴时,几次抹着红脸蛋登台表演之后,便不再惧怕台下的目光。而今已过而立之年,情绪起伏之时,不论悲欣,都会把琴拿出来疏解一番。实际上,不论是唱歌还是掌握某种乐器,乐理曲谱是相通的,一旦熟练一门,就能打开艺术欣赏的大门,而门后的世界任君徜徉。
在采访中,不少校长、老师坦言,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的孩子,最终可能会选择职业教育,成为产业工人。但我相信,经过一定的艺术熏陶之后,这些未来的产业工人面对人生波澜时的心境,必将与父辈不同。一旦在童年阶段推开了文艺的大门,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激起了他们的情绪体验,不论日后求学何方、从事何种职业,这都会让他们的人生有更多亮色,更多可能。
新闻推荐
特色小镇以美食为媒,打造最富创意安置点 大化:自我加压让搬迁群众更满意
本报记者袁琳张安然夜晚的红水河畔,灯火通明,黑夜没有熄灭大化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热闹的街道上,美食餐饮店里传来人们...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