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旋在八好村弄结屯与弄腰屯之间新建的公路。黄 格 摄
开栏语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河池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尤其是未脱贫的3个县,形势严峻复杂、任务繁重艰巨,可谓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
现在,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阶段,河池上下采取超常举措,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即日起,本报推出“向极度贫困发起总攻·大化(都安、罗城)战报”专栏,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阶段性重点部署和安排,聚焦脱贫攻坚中的鏖战,为您带来脱贫攻坚的“一线战报”,为河池脱贫攻坚鼓与呼。敬请垂注。
罗桂超爱马如命。
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弄腊屯,去年年底前,马还是屯里唯一的交通工具。2018年初,罗桂超开始凿山建房,半年之内,三匹马在运料中活活累死。
到现在,罗桂超的房子还没建成。这位31岁的瑶山汉子,在和记者谈起行路之难和爱马之死时,双手颤抖,两眼泛泪。
八好村是河池最典型的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6户2384人,贫困发生率达94.5%。经过几年艰苦攻坚,全村贫困发生率降到现在的61.48%,但贫困依然坚如磐石,是目前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贫困村。
全面小康的钟声已滴答入耳,越来越近,千年梦想,浓缩于未来100多天。八好这个全国“最穷的乡村”,向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
披山通道打通六脉
“八好”之名,颇具传说。
有村民说,八好村有一处白色的悬崖,崖深千尺,峭壁陡立,“八好”就是壮语“崖白”之意。
也有人说,“八好”取意于“爬要”,这里山高路险,出门要爬行,极言行路之难。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八好村几乎就是千贫百困的混合体:
举目都是山,遍地皆是石。全村耕地面积1057亩,人均只有三分薄地。
全村常年缺水,村民们靠天喝水。而一山之隔,便是红水河板兰峡谷,村民望着盈盈之水,脉脉不语。
2016年,全村23个屯有18个没有通路,群众所需物品大多靠肩扛马驮,从羊肠小道运进,“死马”故事经常发生。
到现在,村部所在地还没通移动信号。
……
驻村工作队员下队调研,面对穷困之状,心情沉重,总结八好村有“八难”:行路难、危房改造难、饮水难、产业发展收入增加难、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难、医保缴费难、通信难、工作队员工作难。
“八难”之中,行路难是难中之难,也是群众最大的心病。
弄腊屯村民罗海光对此深有感触:他家建房子,从山下搬运打砖机到山上,20多个壮汉,肩扛两天才到屯里,通路的话,半个小时就能运到。
大山之子,向山而生。当地干部群众立下愚公志,披山通道,用血肉之掌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一条条山路。
4月15日,天气晴好,弄腊到弄哈公路施工现场,10多个工人挥锤抡钎,劈山修路。由于山高崖深,机械无法作业,只能采取人工开凿、钩机跟进的做法。
“还剩100米,八好村就实现屯屯通公路了。但这最后100米,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完工。”现场施工工人说。
在顽石突兀的大山修路有多难?除了石头硬,运石料、水进场十分艰难。山里缺水严重,浇筑一公里的山路,就需要1万元左右的运水费。
弄研屯至下麻屯的砂石公路,陡峭悬崖,这条3公里的山中“动脉”,经过整整3年艰苦开挖才打通。
2017年至2019年,八好干部群众一共“扒”出14条砂石路。
记者在八好村采访,汽车在群山之中逶迤穿行,在不少路段,从车窗往外看,咫尺之远便是万丈深渊。令人心惊胆战的同时,也不禁感叹修路群众的艰辛。
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安居梦,是八好群众多年的梦想。
过去,一部分群众住在木瓦房里,雨大屋漏,风急飘摇。想建房,路不通,成本太高,有心无力,徒有兴叹。
未来100多天,八好村要完成80户危房改造任务。疫情之后,原料紧张,雨季将至,如期完成危改任务,这是当前八好村面临的最难啃的“硬骨头”。
一路通,“百路”通。屯屯通路减少建房成本,群众的建房积极性高涨,一场鏖战正在进行。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4月9日下午6点钟,夕阳西下,研下屯公路旁,53岁的罗桂英和儿子罗万德挥汗如雨,正在拌料砌砖,父子俩古铜色的脸在晚阳照耀下,顿时生动起来。
罗桂英的危改房和水柜相距不远,水柜在悬崖边,房子在公路靠里。两年时间,不分昼夜,父子俩用双手从山岩刨石,建设130多平方米的房子和60立方米的水柜。
目前,罗桂英的水柜已建成,危改房离封顶也不远了。“这两个‘大件’建设,政府补助我们八万八千元,我们也流了一水缸的汗。有了房子和水,我们生活就好多了。”
为了推进危房改造和水柜建设,大化县给予贫困群众2000元到2万元的运水、运料补助,激发群众建设积极性。
广西建工集团对口帮扶八好村,落实材料运输补贴和特困扶持资金238万元,全力帮助八好村做好危房改造和水柜建设。
4月10日,从八好村部到弄腊屯,一路上机声隆隆,村民们正在碾砂石、砌石头,一派繁忙,建房子、砌水柜,大家都动了起来。弄结屯村民罗桂东的危改房一层正在“倒板”,从动工到现在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在以前让人不敢想象。
决战百日“八好”可期
决战八好,正式开始。
下队访问农户,协调群众建房用料难题……该村第一书记韦德王转如陀螺,星出星入,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恨不得一身分为两用。
自2018年4月担任八好村第一书记以来,韦德王驻村刚好两年,行程10万多公里,扎坏了18个轮胎,记录着扶贫“光阴的故事”。
“八好脱贫攻坚到了最吃劲的时候,我们要奋战到底,查缺补漏,全力攻坚住房保障、群众饮水和产业发展三大难题,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最后的胜利。”韦德王说。
八好是广西最穷村,怪石嶙峋,难觅寸土,这样的地方能发展产业吗?
能!而且要很快见成效!
4月9日,麻洞屯仅有的几块梯地,挖掘机开足马力,扒石挖地,30多个工人正在搭建厂房,总投资1000万元的“千羊万鸡”养殖项目基地加速推进。
项目由八好村脱贫攻坚后援单位河池市国投公司负责实施,养殖规模为4000只湖羊和1万羽“七百弄鸡”。项目建成后,将覆盖八好村所有农户。
接到结对帮扶任务后,市国投公司迅速派员到八好进行调研,项目从选址到开工,只用了短短几天。
“这个项目3月22日开工,我们克服材料进场需要二次运输的困难,争分夺秒施工,争取5月底建好场地,6月份鸡、羊进场!”市国投公司项目施工负责人韦道安说。
据了解,目前共有10多名市、县脱贫攻坚突击队员驻扎八好脱贫攻坚最前线,他们将23个屯分为4个“战区”,集中力量逐一攻坚,不破楼兰,誓不归家。
广西建工集团以挂牌突击支援的方式,派出6名队员进驻八好,他们挨家挨户,到危改建设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建房中遇到的难题。
屯里的路通了,罗桂超不再养马,他的房子很快就可以封顶。
弄腊屯11岁的小学生罗春丹,在奶奶的背篓中度过童年。现在,放学回家,她又经常背起背篓上山找猪菜。她没有去过县城,只去过奶奶的妹妹家,从那里远远地看到县城的楼房。
“我想放下背篓,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罗春丹的梦想苔花般小,却令人动容。
“八好”之名,既是对八好过去贫穷无法忘却的记忆,也表达了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
八好变成“八好”,就在眼前。
新闻推荐
大化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跑”30个自治区级、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复工
大化讯近段,大化瑶族自治县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服务保障,聚焦从业人员返岗困难、防疫物资保障等问题,积极推进项目开复工,确保防...
大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化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