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大化新闻 > 正文

忍受孤独寂寞,做建筑工,搞地质勘探,当修理工—— 大化农民工非洲“淘金”的故事 本报记者 冯敏桂 通讯员 黄 炼

来源:河池日报 2018-07-24 11:41   https://www.yybnet.net/

图为在非洲务工的中国工人。

图为大化农民工韦林洋在安哥拉工地留影。

图为被机械砸伤手臂的蓝海神和安哥拉工人合影。

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有一群农民,他们怀揣着淘金的梦想,远渡重洋去非洲打工。1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村民前仆后继,源源不断涌入非洲。据统计,10多年来,该乡出国打工的农民,就有100多人。他们大部分去了非洲的安哥拉,有的去了肯尼亚,还有一部分去了位于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

他们都是村里的青壮年男子,身怀各种技艺,漂洋过海,勇闯非洲,只为同一个目的:挣钱养家。

7月初,恰逢一批海外打工的村民回国探亲,记者近距离与他们交流,听他们讲述在非洲打工的故事。

在非洲漂泊9年

会说一口流利葡语

7月5日下午,天气炎热,韦林洋和妻子、儿子、孙子、母亲坐在六也乡豆也村古力屯的自家洋楼里吹着风扇,吃着西瓜,悠闲地看着电视。

一家四代同堂,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了。自2009年首次踏上非洲打工的路程之后,他已经连续在安哥拉打工9年。期间只回来过3次,每次待一两个月,就又踏上打工的路途。

9年来,他在非洲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日复一日,枯燥、乏味,孤独时刻围绕着他,但为了生活,他都一一克服了下来。

在去非洲之前,韦林洋也在深圳打过工,当时工资2000多元一个月,却要负担全家4口人的开销,生活实在难以为继。2008年末,一位亲戚给他带来了去非洲打工的消息,合同需签3年,收入十分可观,是国内的几倍。心动的韦林洋立即跑去广西能建公司水电工程局报了名。

“没有什么犹豫的,到哪里都是做工,钱多当然更好啦!”当时听到消息后,韦林洋没有多想什么就去南宁报了名,当时与他一同报名的大化老乡就有几十个。

2009年8月,签证办好,44岁的韦林洋怀揣着淘金梦,挥别已经怀孕8个月的妻子、刚上初中的儿子和年迈的母亲,踏上了去非洲打工的路途。

经过11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他终于来到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安哥拉。安哥拉国土面积124.67万平方公里,人口2881.3万,经济以农业与矿产为主,盛产石油,未开发的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非洲的巴西”之称。

韦林洋在安哥拉打工的首站便是首都罗安达。那里自然风光秀丽,华人开的超市和商店随处可见,但城市建设较落后,他觉得比不上大化县城。特别是营地驻扎的附近,道路破败不堪,环境卫生较差,垃圾到处乱扔。但还没来得及感叹,韦林洋就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他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浇筑混凝土,同时指导10多名安哥拉工人。为了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克服语言障碍,他主动和安哥拉工人交流,每天还拿着一个小本子,碰到不懂的语句和生词就记下来,回去反复练习。就这样,仅有初中学历的韦林洋,靠着勤学苦练,刚去了2个月,就能与当地人用葡萄牙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半年后,他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语,令其他工人佩服不已。

“我负责指导十几个安哥拉工人,不会讲葡萄牙语就没法工作。学语言,就是要多听多讲,讲得多了,自然就会了。”韦林洋笑着说。安哥拉工人对这位中国师傅也特别佩服,言听计从。

不过,虽然葡语流利,他却不敢走出营地,去安哥拉的大街上转转、兜兜风。每天晚上收工后,就老老实实待在营地,哪都不敢去,他自嘲就像“坐监”一样,没什么自由。原来安哥拉近几年来治安不太好,针对外国人的抢劫绑架案件时有发生,集团公司告诫所有员工,平时没有什么要紧事不要私自外出。

好在营地里有手机和电脑,还有wifi网络,信号流畅,工人们可以上网看电影,和国内家人视频聊天。几个人还可以凑在一起,打打扑克和麻将,打发晚上无聊的时间。

异国他乡讨生活,机遇和风险并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韦林洋称,在非洲打工的工资都是几个月或半年结一次,直接汇入国内家人的账户。大约每月800美元至1200美元,几年下来,累计收入80多万元。在他的辛苦打拼下,一笔笔钱汇入国内,家里的小洋楼盖起来了,占地6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猪场也盖了起来,让他特别有成就感。

6月8日回国,只休息了不到1个月的韦林洋又盘算着下一次的出国之旅。“没办法,建养猪场借了很多钱,家里一大堆开销都需要花钱。趁现在还能动,再拼搏几年!”这一次,他还打算拉上23岁的大儿子一起去非洲,见见世面锻炼一下。而妻子则在家里照顾9岁的小女儿、2岁的小孙子和80多岁的婆婆,还要打理养猪场。

韦林洋称,家里多亏了妻子的精心照料,他才得以安心在外面打工,军功章里有他的一半,也有妻子的一半。

走遍安哥拉所有城市

韦建远,1966年生,六也乡豆也村人。早在2006年,他就在朋友的介绍下去安哥拉打工,属于最早一批赴海外淘金的大化农民工。他主要是做地质勘探工作,需要四处奔波,在安哥拉10年间,他几乎走遍了安哥拉的所有城市。虽然非洲天气炎热,疟疾流行,但他们出国前都会打预防针,所以在非洲多年韦建远身体并无大碍。

当时刚去的时候,正值安哥拉内战结束不久,百废待兴,韦建远等一大批中国工人的到来,为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带来了希望。

“安哥拉人民对中国人很友好,见面都热情地打招呼。”经过长时间的接触,韦建远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葡萄牙语。

从闲聊中,他得知安哥拉人最熟知的中国人是成龙和李小龙,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主要从功夫片里得来,能简单说出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名字,觉得中国菜非常好吃。对于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他们也十分向往。

韦建远称目前在安哥拉打工的收入跟国内其实差不多,但因为那边经济落后,娱乐活动不发达,所以比较能存得住钱,“10年来打工挣的钱都寄回家盖了新房,供家里各种开销。”

2013年,韦建远的儿子韦宏刚也跟着他来到非洲打工。因为生活太过枯燥辛苦,儿子待了3年之后,就回国了。2016年,韦建远结束合同回国后,就一直待在六也家里。今年,他打算再去非洲走一趟。

“目前正在等签证,应该月底就能批下来。之前的老板联系我,我就去呗,主要是那边还挺有意思的,可以多干几年再退休。”早已儿孙满堂的韦建远仍干劲十足。

年近花甲依然在外漂泊

7月2日,55岁的蓝海神拖着受伤的手臂回国治疗。今年6月9日,正在安哥拉打工的他,因为修理压路机时不慎被砸到左臂,不得不停工接受治疗。在队医的简单包扎下,他又继续工作。没想到过了一个星期,手臂越来越疼,后拍CT发现,一根骨头已断裂。因为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公司只得安排他回国治疗。

回国后,蓝海神在广西医科大做了手术,医生称需静养三四个月才能完全康复。

尽管躺在病床上,蓝海神依然惦记着在非洲的工作。他也许是目前大化在非洲打工年纪最大的一位农民工。

2011年,48岁的豆也村民蓝海神经朋友介绍,来广西水电集团报名,去安哥拉当修理工。因为经验丰富,手艺娴熟,尽管年纪已经偏大,他还是被公司聘用至今。他有2名安哥拉徒弟,两名徒弟对他非常佩服和敬重,经常带些野生蜂蜜和蘑菇来给他尝鲜。这次蓝海神受伤回国,两徒弟还嘱咐师傅早日康复,回去继续指导他们。

蓝海神与公司签的合同是3年,因为受伤提前回国。他打算伤好后,继续去安哥拉打工。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他打算干到60岁才退休。

刚回国几天,蓝海神就直呼广西太热,有些受不了,“非洲现在的天气非常凉爽,晚上气温只有十几度,睡觉还要盖厚被子。”

在北非只待了1年便回国

除了安哥拉,还有一部分六也乡农民工去到北非的阿尔及利亚。那里主要是阿拉伯人,国民信奉伊斯兰教,石油与天然气是该国的经济支柱,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四位。

今年37岁的蓝能仕曾在2015年去阿尔及利亚打工,但只待了1年便回来了。“老板不靠谱,没按合同给钱,所以我就提前回来了,就当出去旅游了一趟。”蓝能仕觉得阿尔及利亚经济发展,治安良好,人民友好和善,但在那里打工的收入和在国内差不多,于是决定回国发展。据了解,在阿尔及利亚打工的豆也村民大概有20多人。

据不完全统计,六也乡去非洲打工的村民有100多人,其中以豆也村居多,而整个大化出国打工的有三四百人。

“大家都是亲戚朋友互相介绍,一个拉一个,然后同村去的人就越来越多。”韦林洋说。

新闻推荐

大化推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 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到位资金3500万元

大化讯根据《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要求,2017年-2019年,大化瑶族自治县主要推进...

大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化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忍受孤独寂寞,做建筑工,搞地质勘探,当修理工—— 大化农民工非洲“淘金”的故事 本报记者 冯敏桂 通讯员 黄 炼)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