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秦 雯 文/图
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手工技艺,成为承载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鲜活的载体。在现代制造业发达的今天,不少民族传统手工艺面临生存和发展的窘境,如何保住这些民族文化“活化石”,让它们在当代社会中传承下去,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1
贡川纱纸承袭的困惑
50岁的农大姐是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村达下屯一家手工纱纸厂的负责人,从年轻时嫁到这里,近30年来她一直和家人经营一间小小的纱纸厂,制纸成为这个家庭除耕种之外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贡川纱纸以山区特有的构树皮、纱树皮、野生植物皮、植物胶为原料,历经清理、晾干、浸泡、研磨、熬浆等20套工序,完全沿用古代手工工艺制造加工而成。据介绍,这种柔韧的半透明纱纸曾经盛行于清代,由于纸薄且耐拉扯,过去多用作书写家谱或抄本和捆扎包装。近年来,来自云南、贵州的采购商将它用作普洱茶砖、茶饼或者食品的包装。纱纸用处的改变拓宽了销路,也保障了手艺人的收入,在贡川,20多家类似的家庭作坊式纸厂得以生存下来。
体力、耐心和经验是一个成熟的制纸手工艺人的宝贵财富。然而繁重而枯燥的劳动使得年轻人大多不再愿意承袭这门技艺,如今村里制纸的多是中老年人,不愁销路的他们也不知道传了好几代人的作坊什么时候会因为后继无人而关停……
贡川纱纸承袭的困惑并不是单一个案。在现代大工业制造发展的今天,与人类基本需求相关的工业产品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低廉,花色品种更新速度快。大工业制造给传统工艺的生产留下了多少生存空间?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在夹缝中求存?有专家指出,讲好非遗故事、中国故事,挖掘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其自发性强、经营灵活的特点,也许能够提升传统手工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拓宽市场路径,从而实现在生产中保护。
2
百色麽乜技艺进校园
在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一群十几岁的女学生正跟着民间手工艺人学习麽乜的制作。麽乜,是百色壮族地区在端午时节用于安神镇惊、辟邪解毒,招百福、除凶秽的香囊配饰。“麽乜”为壮语译音,有神与母亲的意思。它以艾叶、菖蒲、苍术等多种天然中草药制作成芯,配以吉祥图案的棉布,缝制成人抱球状香囊,主要流传于右江流域的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河谷以及乐业、凌云、田林等地。
作为富有壮族历史文化内涵和保健作用的民间工艺品,麽乜的制作技艺也一度面临失传。为传承这一传统技艺,当地有关部门在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设立传习基地,邀请麽乜非遗传承人来校,手把手将麽乜制作精华传授给巾帼励志班的女学生,将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下去。经过两年多的精心传教,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画图设计、选香料、挑布料、手工缝制等制作工序,能独立制作麽乜。她们制作的产品在传统麽乜的基础上,用材和造型更加贴近当代生活。学校还鼓励她们设计制造了一系列具有麽乜元素的日用品,如收纳盒、文具等,进一步提升麽乜的使用价值。
要想在文化产品市场抢占一席之地,传统手工艺产品必须在传承中创新,朝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壮族织绣、合浦角雕、北海贝雕等多项我区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启了与地方院校合作的路径。在有关学校设立传习基地,依托师资资源和设计新理念的注入,让传统手工艺品焕发生机和活力,取得了良好效益。
3
政策护航传统工艺传承
广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目前,我区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扩展项目1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50项,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583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95名……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民族文化生态急剧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濒临消失,保护、传承面临严峻形势的背景下,今年,文化部等有关部委出台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也正式公布施行。如何提升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科学发展,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缺人、缺钱、缺技术”,是传统手工艺传承中面临的普遍问题。防城港市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黄洪波提出,非遗传承保护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情况,一些地区重视非遗项目的申报,却忽视了技艺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一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好了,但活动开展得少;二是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不够,不少非遗传承人收入低、文化水平低,由于经费有限,市、县级传承人很少能获得生活补助,建议加大政府对各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扶持力度。
传承传统工艺对涵养中华文脉,提升手工劳动创造力、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农村就业和***有独特价值。不少专家学者主张建立广西“非遗数据库”。据悉,我区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次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收集了项目资源线索超过13万条,各地汇集普查汇编450册。柳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林明波认为,非遗保护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队伍不强对保护工作的展开产生了阻碍,后继乏人是传统工艺传承面临的最大困难。
传统工艺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专家指出,如今我们的非遗保护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但实际上主要还是政府在做,还没充分发动广大的社会力量,还没形成全民自觉……让传统手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力量。
新闻推荐
大化讯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巴马国际旅游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严格环境执法及综合整治,强化建设保护,守住“生态生命线”,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该县认真贯彻...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