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金秋时节,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的诞生,是为了便于管理水电站库区的移民和充分利用电站的辐射带动红水河两岸的扶贫开发。反过来说,水电业最初一直是大化县域支柱产业。
目前,县境内有大化、岩滩两座国家大型水电站,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和大化电站二期工程总装机容量177.6万千瓦。
大自然青睐于这个年轻的县域,红水河贯穿全境,奔腾流淌有160公里,承载了两个国家大型水电站。水电无疑是大化的优势资源。那么,如何让“电都”这颗明珠发出更大的光芒呢?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明确提出了打造升级水电业、矿冶业、养殖业、旅游业和创建自治区首府南宁生态民族卫星城的“四业一城”发展战略。
因此,县委、县人民政府着力于加强流域水能资源开发,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断壮大水电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拓宽县域经济的发展途径。
首先,充分利用小流域建设地方小水电站,统筹推进地方经济发展。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大化金岩电力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平治河上建设龙眼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90千瓦,年发电量为900万千瓦时。2008年初,大化着手位于灵歧河中下游古龙水电站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建设,2010年2月初开始试机运行并网发电。古龙水电站库容36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74米,装机规模3×1250千瓦,设计发电引用流量28.5立方米/秒,设计水头16.0米,年平均发电量1719万千瓦/小时。同时,各部门创优环境,为处在县内的装机容量2×630千瓦的东风水电站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着手开发灵岐河小水电项目,招商引资开发风电项目,壮大清洁能源产业。
其次,加强水能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建立健全、完善、改革和创新农村水电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使农村水电的开发、建设、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为把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再是,依托于水电业的强劲发展,大化抓好“一线两区三大产业”,即以马山至岩滩公路干线为主轴,建设岩滩和城南两大工业园区,发展以水电业、矿冶业、制糖业、木材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的扩大和升级。从2011年统计数据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5亿元,工业经济不断上台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扩建岩滩水电站”、“在百色、来宾、河池等地对符合条件的大用户开展直供电试点”。根据这个精神,大化县委、县人民政府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积极配合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做好岩滩水电站60万千瓦扩容工程的各项工作,2011年已完成投资7.59亿元,力争工程早日产生效益,力争打造更大规模的水电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总装机容量超240万千万、年产值超16亿元。(黄
格)
新闻推荐
韦成金,56岁,是广西电网公司河池供电局职工,自治区2007-2008年扶贫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担任广西电网公司和河池供电局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011...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