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公安局甲篆派出所巧借民力,通过推行“3+1”旅游景区治安管理模式、组建多支“候鸟人”团体等途径,有效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1月至11月,辖区涉及游客的侵财类案件下降23%,游客及“候鸟人”各种矛盾纠纷的化解率为100%……辖区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3+1”旅游警务模式:连续7年无刑案
4月7日晚,到甲篆镇坡纳旅游的李某夫妇入睡不久,就被在酒店走廊大声喧哗的蔡某吵醒。李某出门与其理论,遭到蔡某的谩骂与殴打。来自山西的游客潘某某得知情况后,便与坡纳联防队员一起,对他们进行劝阻,双方握手言和。
甲篆镇作为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县的核心景区,每年慕名来这养生、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为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甲篆派出所结合辖区治安实际,创新措施推行智慧型旅游警务——“3+1”旅游警务模式,构建了一道立体式的旅游治安管控网,努力使每一名在巴马旅游的游客身心愉悦。
“3+1”旅游警务模式,就是由公安机关负责引导培训、旅游公司提供防护器械、村民自发组织成立村级联防队,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协助公安参与治安工作。这一警务模式推行以来,该所先后组织成立义务巡防队9支,累计单独及协助公安机关处置简单警情13起,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游客集中居住地“中国特色村”甲篆镇坡纳屯已经连续7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
12个“候鸟人”团体:积极参与治安防范
今年5月初,来自浙江省的“候鸟人”杨某红在甲篆乡坡月街上购物时,因退货问题与店主杨某锋引发纠纷。双方在理论过程中,杨某红被杨某锋及其亲戚推倒在地并殴打致伤,杨某红立即报警。接警后,驻村民警赵国法多方走访调查取证,与“蓝色纽带”协会联手,将双方当事人带至甲篆派出所进行调解。赵国法分别从法、理、情等方面来分析双方当事人的利害关系,然后分别对双方进行法律宣传和说服教育。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摒弃前嫌,握手言和。
在甲篆镇,居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人”3200人,如何对“候鸟人”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减少各种矛盾纠纷以及案件的发生,成为派出所民警面临的棘手问题。为了把“候鸟人”管理好,甲篆派出所将工作重心下沉,通过深入到“候鸟人”和游客集中的坡月村开展大走访和“警民恳谈会”,与当地群众和“候鸟人”、游客面对面的交流,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发动、组织“候鸟人”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中,相继组建了“候鸟人协会”“蓝色纽带”等12个社会团体,还成立了7支有“候鸟人”参加的义务巡防队,与民警一道,定时在景区巡逻,收集各种治安信息,有效遏制各类案件的发生,受到“候鸟人”和游客的高度赞扬。
同时,甲篆派出所秉承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理念,建成了派出所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在各个景区和“候鸟人”居住区安装高清监控探头36个、一键式报警系统4家、“车卫士”112台,发动景区旅馆、餐馆、旅游公司等场所和企业安装监控探头560个,并将景区及辖区内的所有民用监控探头接入到派出所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当中,实现了景区警务工作指挥调度的扁平化管理。
旅游警务微信平台:“两抢”案件零发生
为营造平安和谐的旅游环境,甲篆派出所在实施“警灯闪烁护平安”治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景区特色旅游警务创新工作,投入数十万元在辖区的百鸟岩、百魔洞、坡纳屯、长寿村开展旅游警务导视系统建设,拍摄旅游警务宣传片在景区全天候播放,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该所还积极打造“巴马旅游警务微信平台”,在各个景区的显眼位置安装警务标识标牌,标识标牌有景区的报警求助方式、公安微信二维码以及其他旅游警务信息,让游客们一目了然,全力维护了景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2017年至今,该所辖区的景区实现“两抢”案件零发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丽萍通讯员李志雄巴马瑶族自治县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长寿养生资源,被誉为“上天遗落人间的一块净土”。在...
巴马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巴马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