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绍恩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有一位百岁老人曾“死”了10个小时后,奇迹搬地生还。这位百岁老人就是西山乡弄林村弄林屯现年104岁的女寿星韦乜拉。
从巴马县城到西山乡弄林村,要走约25公里的柏油路,再走3到4公里的村级砂石山路,上了一座高山后下到一个“天坑”,“天坑”边居住着约20户瑶族人家,韦乜拉就住在这里。这个屯虽然地处“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石山区,但是这里的人民勤劳,纯朴善良,衣食丰足,幸福安康。近日,笔者来到了村里采访。当走进一栋宽敞又干净清洁的钢混住宅楼里时,笔者见到了正在烤火取暖的韦乜拉。老人虽然行动不是很利索,但耳朵和眼睛都好使,还能与客人正常交流。
韦乜拉一生清苦。战争年代,居住在山上的小茅草屋里,饭吃不饱,衣穿不暖,曾连续2天没吃过一口饭,多以野菜充饥,时常有一餐没一餐地过生活。老人30岁结婚,新中国成立后才搬到山下居住。老人先后生了5男2女,但是由于适逢逃难时期,缺医少药,生下的孩子,前面5个男孩都没能养育成人,现健在的只有两个女儿。老人的老伴1980年过世,时年70岁。老人现在和小女儿一起生活。小女婿卢仁帮是从隔壁村来上门的,对待老人像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一直都悉心照顾,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
韦乜拉最拿手的是针线活,绣花鞋、花枕头、花门帘、缝制衣服等均是屯里的“师姐”,每逢附近村屯有人出嫁,必请老人带领和指导村里的姑娘绣“嫁妆”。老人亲手绣的花布鞋、花枕头、花门帘、缝制的衣服等达千件以上。做这些活,老人从来不收人家一分钱。因此,老人在村里很有威望,邻里对她十分敬重,谁家有好吃的,都会送给老人一份。
据老人的小女儿韦乜平介绍,2008年农历10月,老人“死”过一次。当天傍晚约6点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平时,全家人这个时候都要坐到一起吃晚饭。然而,这天这个时候却找不到母亲。韦乜平就到母亲平时睡的房间查看,看到母亲躺在床上,但连叫几声老人都没有回应。韦乜平来到床前认真一看,发现母亲的脸色不对,用手探一下母亲的鼻子,发现母亲没有了呼吸。韦乜平顿时声嘶力竭的连喊带哭,把母亲半身扶起,并紧紧地抱起来,一面哭喊,一面摇动着。村里许多人闻讯赶来,看到此情景,大家都认为老人已过世了。接下来,全村人都在为老人准备后事。在这期间,韦乜平怎么也舍不得把母亲从怀里放下。到了第二天凌晨4点,“死”了足足10个小时的韦乜拉似乎听到女儿的呼唤,慢慢地睁开了眼睛,鼻孔也有了呼吸。韦乜平又惊又喜,大声叫着:“我妈活过来了,我妈活过来了。”人们都围了过来,惊诧不已。天亮的时分,老人就开始开口说话了。
在这之后,老人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当晚外甥牵来的用于办丧事那只母山羊,至今已生了一群小羊。老人说:“我已‘死\’过了一次,我不怕死了,我现在越活越幸福,还想活得更长久。”
新闻推荐
1月25日至27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龙洪村举行别开生面的春节乡村趣味活动,编鸡笼、打陀螺、老公背老婆、山歌对唱等比赛活动,充满了乡村趣味。农民群众...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