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赵辉 王伟 “山下溪水滚滚流,山上吃水贵如油。”这句在镇巴县杨家河镇三湾村老百姓中流传的民谣,是三湾群众世代吃水难的生动写照。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推进,汉中市纪委监委直面困难积极作为,用情用力真帮真扶,用一年多的时间彻底解决了三湾群众世代靠天吃窖水的悲苦境况。
“看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我简直是太高兴了,做梦也没想到我们三湾村的老百姓也能用上自来水,真心地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帮扶我们的市纪委……”三湾村远水组贫困户侯胜海动情地说。
三湾村境内无河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3个村民小组均不同程度缺水,尤其是远水小组缺水严重,昔日只能靠天吃水,住在茫茫大山里的老乡们只能靠浆坑水维持日常用水。直至上世纪90年代,部分村民才开始自建饮水窖收集雨水来满足人畜饮水,但也仅仅能够满足半年的用水量,干净、卫生更是无法保证。在春冻缺水期,部分群众就连窖水都吃不上,只能往返3小时到山下,靠肩挑背扛吃水。
群众的难处就是帮扶的重点,吃水问题不解决,群众就谈不上真脱贫。下功夫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是汉中市纪委监委帮扶三湾群众脱贫致富的奠基工程。自2018年3月开始,市纪委监委积极协调水利部门组建3支探查队,历时三个月跑遍了周边的山头角落,终于在距离三湾村15公里外的口泉河村寻找到安全水源。
“引水距离长、施工难度大,技术难关多、资金缺口大。”这是水利部门对三湾村饮水工程的评价。伴随着找到水源地的喜讯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难题。
越是难啃的骨头,越要强化责任担当。“技术难题我们可以请专家来解决,施工难度和资金缺口问题我们也可以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我们干群一心,一定要攻克饮水困境,彻底解决三湾村‘自古远水无水吃’这个历史难题。”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在三湾村饮水工程启动座谈会上进行了总动员。
为更大范围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市纪委监委分两期共争取人饮工程项目资金620余万元,并将该镇杨家河社区和周边的西乡县堰口镇堰塘湾村一并纳入改水范围,使供水管网延伸到该镇最偏远的村组。
群众支持才是致胜法宝。在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老百姓自发参与饮水管线的铺设,靠人力在大山里引来了流淌着幸福的水管。在灌木丛生的大山里,没有路,就用砍刀开路,没法通车,就靠人工肩挑背扛,三湾的群众硬是在峭壁林立、沟壑纵横的大山里穿过七沟八渠架起了引水管,破解了入户管线施工难度大,劳务工资负荷高的难题。该项目累计建设饮水主管线15.5公里,支管线及入户管线64公里,建设蓄水池5座、减压池22座,安装入户水池260余个,彻底解决了全村700余人及周边村组5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改写了群众肩挑车拉、靠天吃水的历史。
“有水吃是开端,让群众一直都能吃上放心水才是我们的帮扶实效”市纪委监委派驻三湾村第一书记杨小龙说到。“下一步,我们还要引进自来水管道压力检测预警系统,成立安全饮水管护会,落实水管员,明确每条支线的管护和维修责任,真正让三湾村的群众长久地吃上水、吃好水。”
一水带来百业兴。潺潺水声,带给农民的是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更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百姓的心头。
“我们现在不只是生活不愁用水了,就连茶叶园区、蚕桑产业基地、大棚食用菌基地也有水源了。”村主任范军感叹着。在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同时,市纪委监委积极推进三湾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提升,还协调引进陕西康裕农业公司、镇巴县富立实业公司大力发展高山云雾茶产业、蚕桑产业,帮助三湾村群众增收致富。
“市纪委监委帮扶我们以来,找项目,跑资金,抓实施,吃水不难了,路好走了,电价下降了。我们看到眼里,乐在心里,脱贫的信心更足了。”谈起村里的变化,三湾村党支部书记郑发奎感慨地说。
新闻推荐
刘德寿时值8月,山外酷暑的热力还没褪尽,荒蛮的大巴山深处已寒气袭人,夜已深了,镇巴县巴山腹地的白果镇村的崎岖的山道上,却是...
镇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