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墨天牛
松材线虫
大量松树染病死亡
砍伐病害松树
●松材线虫原产地美国,上世纪初传入日本,引起大量松树死亡
●广安是达州周边最早出现松材线虫病的疫区,随后南充、巴中、重庆万州、陕西镇巴等地均出现疫区,对达州形成合围之势
●全市有62个乡镇48万株松树“患癌”
●达州投入防治经费3300多万元,展开为期三年的除治攻坚战
几场秋雨之后,达州的气温越来越低。这几天,家住通川区复兴镇两路口村的老李变得不爱出门了,不是他怕冷,而是因为心痛。老李说,雨过天晴,他家对面的山上“红点点”越来越多,他知道,那些红点不是枫叶红了,而是成片的松树正在枯死……
近日,记者从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了解到,目前,除开江县外,达州其余县(市、区)均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涉及62个乡镇,36万余亩,48万株松树枯死和濒临枯死,中心城区周边尤为严重。而松材线虫病又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危害性的林木病害之一。为全面控制疫情,达州市决定中心城区开展为期三年的除治攻坚战。
2014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
“那些松树莫名其妙就死了,有几百棵,好可惜。”通川区西外镇高峰洞村的黄大姐回忆起4年前屋后面枯死的松树,仍旧觉得可惜,但却又无可奈何。只是黄大姐不知道的是,她眼中的“莫名其妙”,其实是一种危害性非常大的林木病害,叫“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松树一旦染病,最快40天就会死亡。
2014年,通川区西外镇高峰洞村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2015年通川区被国家林业局公布为松材线虫病疫区。紧接着,2017、2018年大竹县、达川区相继公布为疫区,万源市、宣汉县、渠县也在枯死的松树中检测出松材线虫。至此,达州除开江外其余(市、区)都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
今年春季普查时,达州市枯死松树达到6350株。进入秋季后,枯死松树逐渐增多,部分地方呈现扩散蔓延态势,涉及62个乡镇6个国有林场,枯死和濒死松树约48万株。特别是中心城区周边山体呈爆发态势,以通川区复兴、双龙、东岳、北外、罗江,经开区幺塘,达川区铁山、雷音铺、犀牛山尤为严重。
松墨天牛是主要传播媒介
为何达州会出现松材线虫病?“昆虫是松材线虫病主要的传播媒介,达州市主要的媒介昆虫是松墨天牛,松材线虫病疫情远距离传播则主要借助感病苗木、松材、枝桠及其他松木制品的调运进入达州市。”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站长李山琦说,染病后死亡的松树呈现出红色,针叶当年不脱落,该病害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很难治理。
据了解,松材线虫极小,肉眼难发现,原产地美国,上世纪初传入日本,引起大量松树死亡。目前松材线虫病已被我国列入对内、对外的检疫对象。
“毗邻的广安市邻水县是达州周边最早出现松材线虫病的疫区,随后南充、巴中,重庆万州、梁平、开州、垫江、城口,陕西镇巴、紫阳等地均出现松材线虫病疫区,对达州形成合围之势。达州周边被松材线虫病疫区包围,输入性传播机率较大。而达州市马尾松、华山松面积大且均为易感病树种;达州市本身并无松材线虫病,但由于达州市地处川东北交通枢纽,物流活动频繁,加之地方建设,电力、通讯、铁塔、工程施工、物流包装材料和光、电缆盘使用松树木材量大,松材线虫病输入性传播机率比较大。”李山琦表示,除此之外,物流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也使疫病远距离传播。
已投入防治经费3300多万元
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后,达州市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专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防治工作,并成立了“达州市中心城区松材线虫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指挥部”。今年6月下旬,还专门邀请了全国从事松材线虫病研究和防治专家到达州市开展会诊、研判和指导防控工作。
与此同时,疫情发生后,达州市各疫区立即启动防控应急预案,积极采取综合措施。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防治经费3300多万元,皆伐除治面积2000余亩,择伐枯死松树28万株,防治松墨天牛40多万亩次。
“为了防治松材线虫病,只要天气晴好,我们都会到疫区,对枯死松树进行砍伐和伐桩。”李山琦说,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全面清理疫点及周边2公里范围内所有松林中衰弱木、风折木、火灾木以及其他原因遗留的梢头及枝桠;并全面清理疫点周边2公里范围内农户家中的松木及薪柴,中心城区对疫木处置以粉碎为主。此外,还实行了GPS定位,对除治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疫木不流失,如发现疫木流失将倒查责任等等。
为打好这场歼灭战,达州市将开展一场以中心城区为主的三年攻坚行动,即2018年9月到2019年8月以除治枯死松树为主、预防控制为辅;2019年9月到2021年8月以预防控制为主,除治枯死松树为辅助,达到一年扭转局面,三年全面控制疫情的目标。
□薛淳 本报记者 汤艳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志明)镇巴县用好用活各项水利政策,把水利行业扶贫落实在行动上,以狠抓贫困村安全饮水、大力实施渔业倍增计划、...
镇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