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符先胜 杨瑛 镇巴县永乐镇党委、政府以作风建设促脱贫攻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 挖“穷根”促增收 永乐镇是红色革命老区,辖6个村28个村民小组,1638户6677人,有在册贫困户711户2317人。该镇按照“稳农强畜兴基础,干果旅游促增收,激情实干谋发展,平安和谐保民生”的思路,筑牢脱贫致富产业。
全镇以核桃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核桃树村村民张兆富成立了“兆富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核桃3000余亩,带动了核桃树村和新时村123户贫困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镇种植核桃1.1万余亩;红花村“红富农牧专业合作社”种大蒜600多亩,该村贫困户李逢恩今年种植8亩大蒜,仅此一项收入上万元。依托本镇地域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在新时、大竹、红花三个村种植天麻、大黄、猪岑、柴胡等中药材600多亩,通过中药材种植协会吸纳周边185户贫困群众抱团发展,共同增收致富。该镇以传统的养殖业为基础,成立了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家庭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大户650户,全镇生猪饲养量2.5万头,新时村党支部书记罗耀清成立了“永清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周边闲散劳动力整合起来,实行“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养牛300多头,养兔500多只,并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林下经济发展,种植翠红李250亩,采叶银杏250亩,种植桑蚕上千亩,林下养蜂600多桶。 治“穷貌”优环境 永乐镇党委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投资560万元新修新时村水泥路7.1公里,红花到漆树小组道路4公里,利用国开行项目贷款建设成功申报了2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计划明年4月底竣工;投资120万元修复光辉村水毁河堤650米,堰渠180米,确保了当地群众的粮田安全和灌溉问题;投资97万元新建了大竹村供水工程一处,解决了该村118户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争取电力部门支持投入310万元对白阳、红花两个村的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解决了当地群众用电难、电费高的问题;争取投入450万元,新修核桃树村庙坝小组和新时村天池寺小组4G移动基站1个,实现了全镇28个村民小组通讯全覆盖;争取投入110万元实施了集镇排水排污和亮化绿化工程,使昔日的“猪屎街”变成了宽敞明亮、清洁优美的一条新街,当地群众赞口不绝。 挪“穷窝”换新颜一份责任,一份担当,贫困户居住条件的改善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必须加以解决的头等大事,也是贫困户退出的一个必要条件。该镇党委政府抢抓***历史机遇,按照“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要求,结合地理环境恶劣,群众居住分散的实情,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想法与诉求,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边远吊庄户、危困户集中搬迁安置。从2015年至2017年共安置284户791人,其中分散安置83户361人。2015年至2016年已集中安置的225户除交钥匙免费入住外,镇政府争取资金为每户发放了床、被子、桌子、电饭锅、电磁炉、电火盆、电炒锅、米、油等价值近4000元的生活物品,消除了搬迁户的后顾之忧。
该镇多方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引导群众加快土地流转,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把距离较远的不便于耕种的土地种植一些周期性较长的中药材或发展干果业,力促搬迁群众居住有改善,增收有门路,脱贫有保证,生活更幸福。新时村80多岁的老党员李宗玉高兴地说:“现在,干部作风过硬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敞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梅兴札)镇巴县平安镇脱贫攻坚产业示范区采取贫困户带资入股分红、寄养获利、合作养殖、伺草回收等四种主要“菜单”模式,让贫困户群众根据自身家庭实际情况,“点菜”式选择增收方式,实现...
镇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