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新闻 留坝新闻 镇巴新闻 略阳新闻 宁强新闻 勉县新闻 西乡新闻 洋县新闻 城固新闻 南郑新闻 佛坪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洋县新闻 > 正文

久病床前有孝女照顾病瘫父亲23年感动乡邻

来源:汉中日报 2019-03-01 09:29   https://www.yybnet.net/

?荀振平给父亲喂饭。?张校峰 摄

本报通讯员 张校峰 刘小春 “她照顾老父亲20多年,太不容易了!”

“她和丈夫把娘家父亲接到家里照顾,同吃同住,这太难得了!”

“她是我们十里八村乡亲教育后代孝老爱亲的典范。”

……

近日,笔者来到洋县谢村镇四红村,沿途驻车,问起孝女荀振平,村民对她和丈夫23年悉心照料病瘫父亲一事,赞不绝口。

父亲因病倒下一家人患难与共

走进四红村8组荀振平家,暖心一幕映入眼帘——通红的火炉旁边,她81岁的父亲荀爱民穿着新棉衣、新棉裤,坐在崭新的靠背椅上。荀振平左手端碗,右手拿勺子正在给父亲喂饺子。几句寒暄后,她边喂饭边对我们说:“年前,我给父亲买了新棉衣棉裤,把他坐的硬木椅子换成了有皮垫子的靠背椅。今年过年,他病情很稳定。”

荀爱民一家住在离四红村5公里远的谢村镇后湾村。1996年5月23日,58岁的荀爱民突发脑溢血,出血33毫升,被紧急送医急救后保住了命,但却落下严重后遗症。“开始两年,他右腿、右手一点都不能动,不能说话、挪步子,吃饭得让人喂。由于身子动不了,排泄在床上是常事,几乎天天要打扫清洗。当时,我母亲身体很差,哥哥伺候不好,嫂子在外务工,我就和妹妹轮流经管父亲。”荀振平说,那时女儿只有三四岁,她几乎天天住在父亲家里,和哥哥、妹妹、妹夫、丈夫一起搀扶父亲做恢复训练,平时还得抽空回家种庄稼。

在一家人悉心照看下,荀爱民病情得到控制。通过两年恢复训练,他已经能慢慢说清一句简单的话。在别人搀扶下,他开始向前迈小步,睡在床上也能独立翻身了。“父亲的变化,家人都很欣慰。但是每家都有家务事,都要发展。加之妹妹身体又不好,从1998年开始,我就将照顾父亲的责任扛在肩上了。”荀振平说,那时,她每周都要骑自行车往父亲家去三次。除了日常的照顾与洗漱外,还要帮母亲经管菜园子,洗好一两天做饭用的蔬菜,备好柴火,购买父亲长期服用的药物,并按次按量分好包好。在自己怀孕分娩及给儿子哺乳期间,她也是让丈夫前去代替自己照顾父亲。

2009年9月,荀振平的哥哥突发脑溢血,经抢救后勉强保住了性命,但失去了劳动能力。嫂嫂外出,杳无音讯,家里母亲的负担更重了。从此,她带着4岁的小儿子往返或居住在父亲家的频次更密集了。“那四年,即便回家了,我还是提心吊胆,夜里睡觉一直将手机开着,铃声都放在最大档位上。”她说。

母兄相继离世夫妻俩勇担照顾父亲责任

2013年下半年,荀振平的哥哥与母亲先后因病离世。处理完母亲后事的第二天,荀振平二话没说,就与丈夫罗小英将父亲拉到了自己家里照料。“当时我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安葬母亲时,我正为下一步照顾父亲担忧,没想到姐姐和姐夫竟然毫不犹豫地接走了父亲。”至今,荀振平的妹妹荀小冬对姐姐和姐夫当时的决定仍充满敬佩与感激。

“父亲到家里的那一刻,我多年来悬着的心一下子踏实了。”细心的荀振平不光照顾老人的身体,也想到要抚慰老人的情绪。她将卧室里的床、桌子、衣柜与窗子的位置,布置成与父亲家里完全一致,“这样能使父亲有种熟悉的归属感,就像还住在老家一样。”她说。

在老人20余平方米的新卧室里笔者看到,东西两侧各支着一张床。“多的这张床,是罗小英专门为夜里照顾父亲而设的。”荀振平说,丈夫也是个苦命人,9岁丧父,13岁丧母。他对她娘家的遭遇十分同情,对她很理解,也很支持。他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量血压、洗脚、洗脸、擦洗身子、处理污物,白天还要就近到城固县城去打零工挣钱养家。

老人长期服用的药物每月要花费3000多元,而家里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只靠种植和罗小英就近打零工。“我们吃简单、穿简单、用简单,再难搞也要救父亲。”荀振平说,为了父亲能安享晚年,他们夫妇一直勒紧裤腰带生活。今年过年,她穿在身上的棉衣还是六年前女儿为她买的。

荀振平夫妇照顾病瘫父亲的孝举,得到了邻里的同情与肯定。2017年除夕前夜,老人突然旧病复发,而此时,13岁的儿子也正发着高烧。夫妻两人在邻居帮助下将老人送上120急救车,一同去了医院。慌乱间,夫妻俩把生病睡着的儿子锁在了家里。等医院里老人病情稳定已是凌晨1点多了,荀振平这才记起孩子。她迅速打车回到家时,孩子浑身发烫,陷入昏迷,幸好送医及时,孩子才平安度过。邻居罗继林知道这事后,心疼地数落了她一番。此后每当老人发病要送医院时,罗继林等邻居就成了荀振平照顾家庭的好帮手。“振平太不容易了!有她这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这,再加上县里这些年大力弘扬孝老爱亲好传统,我们村好多年都没出现过不孝敬老人的现象了。”罗继林说。

1个半小时的采访快结束时,荀爱民示意女儿自己已经吃饱了。荀振平停止为父亲喂饭,笔者观察到,这期间她为父亲将饺子热了3次。老人指着女儿吃力地对笔者说:“没有她,我……墓子上的树……有碗口粗了。”儿子罗丽鹏说:“妈妈每天都要这样重复两三次,爷爷有时爱发火,妈妈也是耐心地照顾他。妈妈身上的勤劳、爱心与耐心,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现在只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父亲。他养我小,我就要养他老,有父亲在,家就在。”面对将来的生活,荀振平平静地说。

新闻推荐

洋县科协推进作风建设

本报讯今年,洋县科协根据全县“精准严实”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推动2019年各项工作开展。传达精神,提高认识。2...

洋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久病床前有孝女照顾病瘫父亲23年感动乡邻)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