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汉中无疑成为魏蜀两国争夺的战略要地。
汉中争夺战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开始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5月结束,断断续续,反复争夺,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刘备选择魏延镇守汉中,担任汉中太守。魏延坐镇汉中后,首先在军事上整兵砺马,修筑外围要塞,构建“错守诸围”战略。所谓“错守诸围”战略,就是在洋县的兴势山(今汉王山)建“兴势围”,主要防范傥骆道进攻之敌。在洋县龙亭建“赤板围”和在黄金戍(今洋县酉水乡城山梁)建“黄金围”,主要防范子午道进攻之敌。这些“围”类似今天的碉堡,在这些“围”之间设立大大小小的军事防守点,遥相呼应,为第一道防线;在勉县修筑了汉城(今勉县)和城固修筑了乐城(今城固小河口),互为犄角,并且为前线诸“围”提供支援。汉城主要支援勉县(沔阳)褒城及北边的箕谷;乐城主要支援洋县的“兴势围”和“黄金围”,此为第二道防线;以南郑城廓为第三道防线。魏延的这套防御体系,历史上被称为“错守诸围”,总的思想就是“依靠外围据点拒敌于国门之外”。
其次在执政上利用“军屯”和移民来恢复汉中的经济。曹操败走时,将汉中所有的钱财洗劫一空,“公军入南郑,尽得鲁府库珍宝”,同时把汉中的人口全部转移到邺城、长安等地,“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汉中从一个富庶的乐土变成了贫困荒凉之地。魏延要修筑“诸围”,要人,要粮,军队也要吃饭,于是魏延就实行“军屯”和移民政策,这些措施很快恢复了汉中经济,有力地支持了“错守诸围”战略的建设。
魏延的“错守诸围”积极防御战略,使汉中的防务固若金汤。稳定了十年,经济得以发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了稳固的战备后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康传义见习记者张校峰)“洋县龙亭田园综合体稻田艺术景观图案中的半身蔡伦像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田艺术蔡伦像。”...
洋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