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恤民 高志鹏)洋县坚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大局,不断创新维稳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全县经济发展营造法制环境。
该县紧紧围绕建设“六个洋县”和陕南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示范县、脱贫攻坚目标,以源头防范为着力点,按照“整合资源、规范制度、统一标识”的思路,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在全县18个镇办、285个村和社区,规范建立了以建设综治维稳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特殊人群服务室、信息综合室为模式的综治维稳中心。目前,全县镇办都落实了科级综治办主任,建立三级综治维稳中心304个,聘任社会治安中心户长2100名,组建“红袖章”治安巡防队304支5100人。同时,先后3次对各单位综治干部、村级主职领导、治调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基层综治维稳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在持续深化民情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推广了黄安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制”(村组干部例会制、矛盾纠纷预判制、多方联调联动制、公开调处评议制、领导包案制),受到了市上领导的充分肯定。针对流动人口带来的新的社会管理问题,打破现行行政地域,以一条街、一个巷、一个大院为基本的网格单元,对居民小区、个体工商、流动人口实行网格化管理,在镇一级成立社会管理服务大队,社区(村)成立中队,街、巷成立分队,各分队吸收商户代表、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代表充当治安员、调解员、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筑牢了纵向一条线、横向一张网的社会管理体系,重点夯实社会管理服务基础。
该县政法系统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打造过硬队伍,借力“七五”普法,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广泛开展“一月一主题、月月有重点”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在110个重点贫困村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受理法律咨询1350多人次,解决疑难纠纷480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10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60多万元。同时在医疗、交通、教育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建立了专业性调解组织,使热点矛盾纠纷的调解走向专业化。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帮教网络,加强了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和服务。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建立了判、交、送、接、管、帮、放7个环节无缝衔接机制及6个教育培训基地,对全县社区矫正人员分片、分期进行培训教育。狠抓“司法E通”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动态监管。去年,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97起,公众安全感和平安建设知晓率达到93.47%、95.90%,同比上升0.32%、1.26%。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校峰杨林成)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新一批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洋县朱鹮牌(大咸德牌)食醋、宏玮食品牌魔芋精粉、谢村桥牌谢村黄酒、康原牌有机红薯(紫薯)及其制品、双亚牌(周大黑牌)大米及其...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