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刚
近年来,面对绿色产业、绿色食品备受青睐的发展契机,陕西省长青林业局依托自身行业优势,新组建了陕西三秦森工菌业有限公司。公司通过打造陕西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发展绿色产业的振兴之路。
4月12日,记者跟随陕西省长青林业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地处洋县的陕西三秦森工菌业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实地感受全省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发展的勃勃生机。
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陕西省长青林业局副局长容保军感慨地说:“前几年,这个食用菌生产基地还是个破旧厂房。原来的森工企业已经停产多年,大多数职工下岗在家。2014年,全省森工企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大潮,我们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有了今天的发展成果。”
据容保军介绍,陕西三秦森工菌业有限公司前身是陕西省长青林业局菌种厂,1985年建厂,也曾辉煌过。但随着陕西省森工企业陆续转产和天保工程的实施,森工企业从伐木转向护林,职工不断下岗分流,菌种厂也陷入困境,最终不得不承包给职工经营。
2014年,陕西省长青林业局决定对菌种厂进行改扩建。熟悉菌类生产科研技术、时任陕西省长青林业局林业开发公司经理的陈晓安负责产业开发启动工作。回忆起那段往事,陈晓安告诉记者,当局领导找他谈话后,他就一个人偷偷来到厂区,看到杂草丛生、垃圾满地、厂房破败不堪的景象,他顾虑重重,心生退意。
“食用菌被称为黄金产业,我们却守着金碗要饭吃。”想到企业还有那么多下岗职工没有找到出路,陈晓安经过思考,还是领着十几名下岗职工,从汉中市来到了洋县。他们吃住在工地,平整土地、建大棚,拆旧房盖新房、安装调试生产设备,经过5个月的艰苦创业,一个绿色无污染的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建成了,并做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搞活机制
扩大食用菌基地规模
正当他们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之时,资金短缺成了制约发展的首要问题。钱从哪里来?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要将产业做大做强,必须用改革的手段解决资金和后续发展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
“既能吸纳资金,又能让职工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混合所有制就是改革的一个方向。”公司上报的改革意见,很快得到陕西省长青林业局的支持。经过调查研究和征求职工意见,公司很快出台了《陕西三秦森工菌业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管理暂行办法》,仅一周时间,全局119名职工踊跃出资入股,股金达133.9万元,占到股本的44.6%。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新建成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利用这笔宝贵的资金,先后发展食用菌栽培大棚98座,陆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60余台(套),建成了自动化拌料装袋和消毒灭菌、无菌接种、菌种培育及食用菌制种、栽培、加工等现代化生产线。同时,蛹虫草、杏鲍菇、猴头菇和地栽木耳等产品形成全年循环生产。2016年,公司生产各类菌种菌包100万袋,采收鲜菇90万公斤,实现年产值1800万元,不但让20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而且吸收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次,为农民增收200余万元。
引进人才
为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这里的羊肚,指的是一种羊肚菌,因状如羊肚而得名,被称为“菌类软黄金”,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病毒、抑制肿瘤等功效。目前,国内只有个别企业掌握了它的人工栽培技术。然而,在公司食用菌基地里,几位90后技术干部硬是掌握了这项栽培技术。
站在10余亩羊肚菌试验田旁,公司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录来的硕士研究生丁健告诉记者:“我们栽培的羊肚菌,每亩地能收入1.6万元至1.8万元,实现大面积栽培后,效益会更可观。”
据了解,丁健和另一名90后大学生是在林业系统人员“只出不进”的背景下,陕西省长青林业局为企业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除羊肚菌栽培技术外,近年来在年轻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基地又先后研发成功了灰树花、大球盖菇等高附加值食用菌栽培技术,让基地建设迈上一条技术增效的发展之路。而这几位年轻的技术人员也被破格提拔为公司管理人员,发挥出更大的带动作用。
目前,陕西省长青林业局打造的食用菌基地,已经将自身研发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从陕南引向陕北等地,使公司获得了良好收益。同时,食用菌基地还在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形式。截至目前,基地已经与周边3个合作社110户种植户签订了联营协议,综合产值5000多万元,形成了和谐共赢的发展态势。
对此,陕西省长青林业局局长屈兴奎告诉记者,仅仅4年时间,他们抓住改革机遇,积极发展绿色食用菌产业,让一个停产多年的森工企业步入发展新天地。公司先后获得了全省“林业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新闻推荐
昨日早晨8时至下午3时,陕西省34个区县出现降水,其中太白、西乡、洋县累计降水超过10mm,全省最大降水出现在洋县,为18.4mm。据省气象台预计,今天白天陕西省以多云天气为主,仅东部部分地区有小雨,不过未来...
洋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