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新闻 留坝新闻 镇巴新闻 略阳新闻 宁强新闻 勉县新闻 西乡新闻 洋县新闻 城固新闻 南郑新闻 佛坪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洋县新闻 > 正文

看变化,报党恩 大学生眼中的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陕西日报 2018-03-15 07:13   https://www.yybnet.net/

寒假期间,杨苗帮着父母干农活。本报记者程刚摄

张鑫带着弟弟看新房子建设进度。本报通讯员贾军摄

张玺语在宿舍认真学习。(照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宁雨花在西安财经学院教室内学习。本报记者杨光摄

杨苗 尽心读书报党恩

本报记者 程刚 杨苗,出生于安康市汉滨区关家镇魏垭村,一个贫困山村家庭里的普通女孩。在她两岁的时候,因为突发疾病高烧不退,加之山路崎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双腿残疾。从此,对常人而言最简单的行走,成了她最奢侈的梦。如今,杨苗即将大学毕业,迈入崭新的人生旅途,在她心中除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外,更多的是对党、对政府的感恩之情!

为了让姐弟二人都能上学读书,杨苗的父母不得不去几十里之外的县城打工挣钱。父母手上的老茧像树皮般扎人,杨苗看在眼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埋头苦读,考上大学,让自己成为有用之才,为这个贫困家庭遮风挡雨。

2014年暑假,杨苗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进入大学后,新的困难接踵而至。每年万元左右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对于这个贫困山村家庭而言,已经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了,而随后杨苗的弟弟也考入西安的一所大学,使这个贫困家庭难以支撑。正当一家人因为姐弟俩难圆大学梦而一筹莫展时,党的教育扶贫政策,犹如一股春风,吹散了笼罩在这个贫困家庭头上的阴霾。

2016年,杨苗家被当地政府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汉滨区教育局根据杨苗姐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每人每年提供6000元教育帮扶资金,一下子缓解了这个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当杨苗第一次拿到存着帮扶金的银行卡时,这个坚强的女孩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之后,杨苗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这名从贫困山村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学业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列,还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团员,并且获得了学院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励。如今的杨苗,已经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想方设法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近年来,汉滨区教育部门认真开展各项教育扶贫工作,组织区内学校按照“逐村、逐户、逐生”的要求,连续开展摸排核对,了解掌握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学校、镇办中心校、区教体局三级贫困家庭学生精准信息库,实行网络化的动态管理方式。

与此同时,汉滨区建立了控辍保学工作体系,实行周清点、月报告制,将保学控辍的任务落实到校、到户、到人。2017年秋,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99.2%,贫困学生无一因贫辍学。

汉滨区教育局局长喻楠告诉记者,几年来,汉滨区教育部门一直把精准资助贫困学生,作为教育扶贫的关键工作环节。在贫困学生资助金发放中,汉滨区教育局制定了资助金管理和发放办法,并设立学生资助工作监督举报电话,完善信访投诉处理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建立了一整套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监督有效的教育扶贫运行机制,确保这项关乎众多贫困家庭的帮扶资金精准使用。2016年至2017年度,全区先后落实兑现教育资助金2314.7万元,共资助贫困学生1.7万余人(次)。

在采访中,杨苗还告诉记者,她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发现魏垭村这个昔日的贫困山村,发生着变化,村民的收入稳步增长,各种现代家电逐渐进入各家各户,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更是让村民受益。看着家乡不断发生的喜人变化,她更加坚定了报答党的恩情的决心!

张鑫 为能参与脱贫工作而骄傲

本报记者 康传义 通讯员 贾军 “这些年,我如同一棵小树苗,在党的阳光雨露下不断成长,我们家的生活也变得一天比一天好!”这是汉中市洋县金水镇贫困大学生张鑫日记中的一段话。2月26日,记者来到洋县,见到了正在金水镇扶贫办实习的张鑫。

张鑫家住洋县金水镇关岭村,今年20岁,是延安大学数学应用专业大三学生。张鑫的父母都是农民,7岁的弟弟正在上幼儿园,70多岁的爷爷体弱多病。由于家庭负担较重,张鑫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寒假里,张鑫被安排到金水镇实习,主要负责该镇扶贫办的电话接听、文件传达和资料整理等工作。实习期满后,张鑫可获得1000元的生活补贴。

2月8日,是张鑫实习期间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金水镇扶贫办其他同志因为有帮扶任务,都到村里走访去了,只有她一个人留守在办公室。在帮助酉水村4户贫困户办理了扶贫产业申请贷款后,张鑫又接到县上相关部门的电话通知,要求金水镇尽快上报辖区内各行政村苏陕协作方面的资料。

张鑫查阅了已经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后发现,张坪村的资料还没有按期上报。在与张坪村村干部沟通后得知,由于村干部不会操作电脑,很多电子表格无法完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鑫二话没说,拿到村上相关材料后,第一时间帮助张坪村完成了电子表格的录入工作。

“虽然实习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但我已深刻地体会到了扶贫工作的艰辛。基层干部是党的惠民政策的执行者,他们每天都在为贫困群众的事忙碌着,我为自己有幸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而感到骄傲。”张鑫说。

自从考上大学之后,张鑫享受到了一系列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政策。“我每年可以从银行贷到6000元的贴息贷款,这样学费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每年还能领到6000元的贫困大学生补助,再加上自己实习、做家教等收入,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用家里操心了。”张鑫感慨地说,“我准备报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当一名人民教师,以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

在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的帮扶下,张鑫家种植了6亩黄姜,2017年她家仅靠卖黄姜就收入了1.2万元。张鑫家所在的关岭村属引汉济渭工程的淹没区,她家的房子恰好处于新库区的河堤位置。2017年10月,因工程需要,张鑫一家住进了活动板房临时过渡。看着土坯房被拆掉,她心里酸酸的,可还是很高兴,因为她知道金水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她家也会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

“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大坝建成并蓄水后,一个新的旅游风景区将在洋县金水镇诞生,新镇的建设将带来难得的机遇。”金水镇党委书记刘思敏说,“新规划的金水镇集镇项目已完成征地600多亩,九年制学校主体建设已经完成。”

目前,张鑫家新的宅基地上,统一规划修建的房子已完成了基础建设。寒假期间,张鑫一有空就会带着弟弟去看新房子的建设进度。“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家有了稳定的产业。父母闲下来还可以到引汉济渭工地务工。新房子修好后,一楼全部是商铺,到时候,家里的收入就更稳定了。”张鑫高兴地说。

张玺语 扶贫政策帮我圆了大学梦

本报记者 雷魏添 张玺语家住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樊河村,他现在是西北政法大学大一的学生。

谈到家庭生活状况的变化,张玺语感叹道:“我是一名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接受着国家和社会资助的当代大学生。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就是我最坚实的后盾。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我感到很幸福!”

2月27日,是张玺语寒假兼职的最后一天。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后,张玺语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赶回租住的小屋,准备收拾行装回学校报名。

这样的情景不禁让张玺语回想起2017年夏天,同样是在假期兼职时,他收到了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张玺语说:“入学所需的报名费、书本费、住宿费、交通费等,算下来要7000多元,加上生活费和开学置办生活用品的花销近万元,负担这些费用对我家来说非常困难。”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我便了解了国家有关扶助政策。去办理助学贷款,也只需要简单的手续,一个下午便解决了学费问题。随后,我又通过毕业中学申请到了一笔助学基金,解决了开学所需费用问题。进入大学后,我还被评定为家庭困难学生,申请到了国家助学金,生活费用也有了着落,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这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为我铺平了求学的道路,让我顺利地走进了向往的大学校门。”张玺语高兴地说。

张玺语的父亲张彦飞谈到儿子上大学的事同样非常激动。他说:“多亏党的扶贫政策好,玺语上学可以说我们基本没花什么钱。”

自己的生活变了,周围许多同学的生活同样也变了。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政策都让张玺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过去,许多贫困家庭孩子虽然考上大学,但因无力承担学费而退学;贫困家庭的重病患者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如今,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进,许多贫困家庭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逐步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对于亲身经历这些变化的张玺语来说,感触尤为深刻。

张玺语说:“作为一名受到党和政府帮助的大学生,我愿意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报答党的恩情。”

这个寒假,让张玺语感到惊喜的还有村里的变化。道路宽了,路灯亮了,原本冷冷清清的村里建起了广场,歌声在春节期间响遍了整个村庄。

“村里的扶贫干部一直到农历大年三十还在走村串户,看贫困群众过年还有什么没准备好,还需要什么帮助。村里人不太会表达,但在心里都对扶贫干部非常感激。”张玺语告诉记者,“扶贫干部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每一个贫困家庭都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2017年,张玺语的家乡樊河村搞起了果蔬采摘大棚,农家乐、观光旅游也发展起来了。依托村上的煤产业,村民开始拿到入股分红,彻底摆脱了过去单纯靠种地吃饭的日子。“看着全村越来越好,越来越富,村里曾经的困难群众都在享受着脱贫攻坚带来的好处,我为我们能生活在这个时代感到幸运。”张玺语说。

宁雨花 铿锵玫瑰 笑对人生

本报记者 杨光 18岁是人生最好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孩子都在无忧无虑地生活、学习。然而对于宁雨花而言,这一切都是奢望。她的母亲肢体残疾,二叔智力残疾,一家人全靠父亲宁新峰在外打零工挣钱维持生计。

“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后,正当我为学费、生活费发愁时,对口帮扶干部带着我办好了4500元生源地贷款,加上临潼区民政部门给我们这些考上大学的贫困大学生一次性奖励的7000元和爱心企业的资助,总计约2万元,我才顺利入学。”提起这段往事,宁雨花的眼里写满了感激。

2017年高考一结束,宁雨花选择了勤工俭学。提起对闲暇时间的安排,宁雨花很满意自己的选择。她说:“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我靠自己的劳动赚了1000多元。大一上学期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我又打了两份工:每天中午放学在学校食堂给卖饭的阿姨帮忙,大约1小时13元;下午4时30分到7时30分去托管班,给小学生辅导作业,一天50元。这样一来,日常吃饭的钱就够了,爸爸再也不用为我的生活费发愁了。在学校里,辅导员也特别关心我、帮助我。她经常鼓励我,并且将‘曙光学子肯德基活动\’的名额给了我,全校总共30个名额。寒假时,我又在肯德基店里打工。刚开始,每天11个小时都要站着还真有些不适应。不过两三天之后,我就适应了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累是累,但生活真的锻炼了我,我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

宁雨花是一个勤劳俭朴的人,一切都喜欢简单。“小宁从来不奢求物质上的满足,也从不随意消费。她一直坚信快乐幸福并不在于物质,她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谈起宁雨花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朋友马茹茹、邢欢欢对她的评价都很高。

“熬过冬天,春天一定不会遥远。无论现在或未来,我都会笑着积极面对每一天,热情对待每个人。我要让自己更加完美、更加优秀,我要做更好的自己。”看似柔弱的宁雨花,眼里流露出的是成熟与自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宁雨花深知,仅学习书本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多样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她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她希望自己能够接受更多的锻炼和考验。

对口帮扶干部给宁雨花的父亲宁新峰介绍了一份在浐灞新区当保洁员的工作,每月工资2650元。从此,宁新峰告别了以往串工地打零工、生活不稳定的状况。看着一切慢慢变好,小宁开心地说:“家里一步步走上脱贫之路,真的要感谢党和国家。最近听说我爸在新岗位上,也是努力工作。他每天扫的那段路,在检查中已经多次被评为优。”

采访结束时,宁雨花坦诚地说:“国家助学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的大学梦实现了,家庭负担大大减轻了。今后,我会更加刻苦努力,争取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今日我们被爱呵护,明天我们愿化为泥土,再把来年的新芽守护。我一定会用自己的智慧与知识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新闻推荐

陕西省将着力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水平

本报讯(记者汪曼莉)日前,记者从省质监局获悉,今年陕西省将着力提升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切实发挥其支撑、引领和保障作用。在标准建设方面,该局将紧紧围绕军民融合发...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看变化,报党恩 大学生眼中的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