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恤民)洋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实施“五项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提升全县基层组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增强源头治理效能。
去年以来,该县司法局积极探索“推行村组干部例会制,做实矛盾收集关;建立矛盾纠纷预判制,打好预防提前量;坚持多方联动联调制,难点问题齐动手;创新公开评议调处制,邻里纠纷邻里调;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信访积案专人办”的“五制”模式,把群众威信高,办事公道正派,善于做群众工作,有一定法律政策知识的“能人”选入镇村治调组织。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对矛盾纠纷、民生问题进行“汇诊”,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上报镇信访办,形成了镇村组三级排查矛盾纠纷的良好格局。
依托村治调主任“坐班”及村组干部例会制度,对收集到的群众中重要矛盾、难点问题采取“一案一领导一专班一方案”模式,专项解决。对潜在矛盾纠纷、问题隐患,村组干部预先研判、提前介入,上门入户做当事人思想工作,把好预防关。对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及时预警,制定对策,完善措施,提升源头防范能力。对村、基层单位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和上级批转事项,由镇信访办提出拟办意见,转交责任部门,会同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等相关单位、村组联合办理,形成镇村力量整合、点面结合的联动、联调机制。针对邻里矛盾处置不当,极易发酵升级等问题,实行“公开评议调处制”“专家库”“能人”根据不同类型邻里纠纷,通过当事人说事、干部说法、邻里说理等形式,现场评议调处,使双方心平气和,化干戈为玉帛。
同时,紧紧抓住信访积案“牛鼻子”,对历年信访积案进行集中清理,逐一建档立卡,明确包抓领导,限时办结。对影响较大的事件,主要领导挂帅,抽调专人进行处理。对一时不能彻底解决的重大信访问题,实行定领导、定部门、定方案、定时限责任制,2017年,全县通过“五制”化解矛盾纠纷措施,信访总量同比下降88%,社会矛盾纠纷同比下降70%,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17年全年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233件,调处成功1197件。
新闻推荐
任俊峰路过谢村,脑海中总是会涌现起“谢孙桥”的故事。传说,洋县城西,汉江北岸的谢村古镇,过去有一姓谢的老翁,晚年得子,看作掌上明珠。等到儿子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后,他已瘫痪在床,只能吃不能动了。儿子...
洋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