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颖 白超 刘向榕)“张明善变了!”10月份以来,这是张明善留给乡亲们最深刻的印象。以前,他是村里出了名的“等靠要”,现在他不但自己去了村子附近的益民公司上班,还随时“教育”身边的亲友要自力更生早脱贫。
张明善家住洋县槐树关镇二合村一组。妻子患有精神障碍,今年***中被评为贫困户。他本应撑起这个家,却整日游手好闲,村里多次给他安排的活他不愿去干,村干部多次上门教育,但效果不明显。
“你这样整天啥也不干,除了粮食,一分钱没有,只能越过越穷。”该村村支书张太枝坦率地告诉张明善,贫困户不是坐等吃饭就能脱贫,再好的政策也富不了好吃懒做的人,只有自己主动、政府帮扶点,才能有脱贫的希望,一定要有信心和斗志。在该村设置的脱贫攻坚“五破五立”先进榜上,有“脱贫先锋”“自强先锋”“帮扶模范”“道德模范”“美丽庭院”先进典型5人,后进榜上1人就是张明善。张太枝感慨地说:“这面榜设置得好,村上有名的懒人现在变勤了,村里见不到他游荡瞎逛的身影了,还关心啥时自己的名字能从榜上撤下来。”
“当贫困户不光荣,我给村上抹黑了。”张明善说,村干部的精神帮扶,让他意识到“等靠要”只能救济一阵子,勤劳致富才是一辈子。
在农村,像张明善这样的贫困户大有人在。张太枝说,这些人并非全都年老体弱、病重身残、天灾人祸,但就是扶不起、帮不富、助不强,甚至是越扶越穷。先进榜和后进榜的设立后效果立竿见影:先进榜上的人成为村内群众翘指称赞的榜样,他们更有劲头、更有信心;后进榜上的人成为群众引以为戒的反面,他们自惭形秽,脸红知耻,心灵受到触动,立志挺起脱贫的腰板,主动脱贫,拔掉“穷根”。
“我们全镇有13个贫困村,贫困人口6903人,是洋县贫困人口最多的镇,脱贫任务很艰巨。为确保脱贫摘帽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我们对扶贫领域监督激励工作进行了有效探索,先进榜和后进榜机制由此诞生。”该镇党委书记雍宝珠说。
“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该县县委书记胡瑞安说,脱贫攻坚不能只盯着富了口袋,还要做到富了脑袋。今年洋县针对脱贫攻坚中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和“慵懒散”“争访闹”陋习,强力推进“五破五立”扶志扶智工作,一手抓扶贫,一手抓“扶志”,同步推进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各村成立道德评议会和乡贤促进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评议评选活动,把有信心、有劲头、主动性强且成效明显的脱贫户和在移风易俗、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方面涌现的好人好事列入“先进榜”;针对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落后的贫困户和在脱贫攻坚中不诚信、不孝敬老人的反面人和事重点评议,陈述其不良行为,对其进行教育,并制成“后进榜”予以公布,并落实专人帮教,提高“后进生”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魏丹)11月24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观摩推进会在市政府召开,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及“三变”改革相关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方红卫出席并讲话,副市长党振清...
洋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