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武的吊袋菇。
本报讯(记者 姚远 通讯员 王保健)“今年种了半亩吊袋木耳1.7万袋,收入6.1万元,地栽耳5亩5万袋,收入15万元没问题。”8月30日,洋县溢水镇岭底村刘建武,跑前跑后忙着活计,还指挥着工人木耳装袋。
在洋县溢水镇岭底村刘建武的地栽木耳基地,1.7万袋3000串吊袋木耳,竖直吊挂在大棚里,白花花一大片;大棚旁边的平地里是黑压压的地栽木耳,整齐得就像个兵阵。
“木耳味道鲜美,可素可荤,营养丰富。吊袋木耳纯天然,朵大肉厚,天然无公害,每斤高于同等椴木木耳5块钱。”刘建武说,吊袋和地栽木耳有环保、优质、高效的特点。
经过反复摸索试验,多次去东北取经学习,聘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与青年农民王化民、王广智合伙经营。2013年获得成功,基本达到了出耳率90%、亩产700公斤、产值4.5万元、纯利润2.5万元。
今年春制栽培22万袋,其中大棚吊袋种植0.5亩1.7万袋,白木耳500袋,黑木耳21.95万袋,自己地栽种植5亩5万袋,收入15万元。17万袋被该村农民余文龙、史天杰,马畅镇青树村彭存发及山阳县、黄龙县、扶风县、柞水县等客户抢种。青树村彭存发种植2万袋,两个月实现收入2.7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县8户种植地栽木耳,规模达12亩11万袋,实现产值54万元,马畅镇青树村、溢水镇后坝河村、纸坊街办白石村及西乡县沙河镇、镇安县等地农户预定2018年春栽42万袋菌筒,产品供不应求。
如今,刘建武每天电话不断,有客户向他咨询技术。目前,该村建设60万袋地栽木耳基地,满足生产需求。
“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扩大规模,扩大种植。”刘建武说,带领乡亲们,把吊袋木耳的根扎在家乡,把新兴产业引领成为当地“朝阳产业”,实现共同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小春赵健)8月16日,由中交四公局承建的省道230牛岭隧道顺利贯通,为年底项目全线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道230项目是洋县至华阳红色旅游专线公路,路线全长49.15公里,工程总投资8.25亿元...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