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新闻 留坝新闻 镇巴新闻 略阳新闻 宁强新闻 勉县新闻 西乡新闻 洋县新闻 城固新闻 南郑新闻 佛坪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洋县新闻 > 正文

家家入社户户有股 ——洋县草坝村“三变”改革调查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8-23 07:0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齐卉 韩富斌

“这是我们村的黄金梨、有机黑米、有机红米、黑米酒……”8月10日,在洋县草坝村综合服务楼的商品展销厅,村党支部书记刘开昌如数家珍。这些农产品,去年仅通过电商平台就卖了620多万元。

洋县纸坊街道办草坝村,这个位于国宝朱鹮保护区核心区的村子,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实现了家家入社,户户有股,村民收入、乡村治理、公益服务、组织建设多方共赢。2016年,草坝村级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5600万元,村集体积累收入82.6万元,社员每股现金分红3800多元,较3年前分别增长154%、588%、342%,入社会员增加到467户,固定资产过亿元,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15万元,村民们真正尝到了农村改革的甜头。

小小合作社,紧连大市场

6年前,当了半辈子农民的刘明丽入股加入村上刚成立的朱鹮湖专业合作社时,还有些忐忑。如今,成为“股东”的他谈起合作社带动农户兴产业闯市场,赞不绝口。

2009年,村党支部书记刘开昌牵头成立了朱鹮湖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种植有机水稻、有机油菜、有机梨。合作社开了几次社员大会,确定由15名村干部带头,以“每户限一股、每股限一人、现金入股”的模式,每人出资50元作为1股发展产业。分红以“2+2+6”模式(即20%现金分红,20%留存集体,60%依据土地所产粮油果产量和合作社整体经营利润进行二次分红)平均量化社员,按比例进行收益分配。

为壮大合作社经济体量,2014年,合作社每户每股增加到1000元,2015年,每户每股增加到1万元,扩大和增强了合作社的规模和实力。

草坝村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处朱鹮保护区,自然环境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草坝村把自身生态优势和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瞄准高端有机大米,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全村申报认证有机水稻生产基地2300亩、有机梨1300多亩、有机油菜2500亩、大樱桃300亩,年产有机米800多吨、菜籽油和香油260吨,有机产业发展呈现出多业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生产过程中,合作社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统一籽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在田间地头设立230多个监控摄像头,全程动态监管生产流程。此外,严格产品质量追溯,对生产基地划片定人,在销售的农产品包装上标注生产人姓名,建立严密的产品追溯系统。通过这些举措,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提高了客户信任感、满意度。

今年,合作社统一标准化种植的黄金梨卖价高达每公斤12元,有机粮油在市场终端价每公斤达到160元,售价比普通农产品高8至10倍还供不应求,一举走出了“增产不增收、丰产必滞销”的怪圈,实现了优质高效。同时,合作社对国家财政补贴及社会捐助资金,实行资产量化、资产入股,合作社经济体量不断增加,实现了合作社增收达效。

如今,不仅草坝村户户加入合作社,还辐射带动韩家湾、周家坎、孤魂庙等邻村284户群众入社,吸引力越来越强。持股社员除每年固定领到600元保底入股红利外,还有90公斤有机大米、6公斤有机菜籽油、每亩3袋有机肥及水稻、油菜种子等实物分红。

集团化经营,带动更有力

“加入合作社,销售不犯愁。”以往梨成熟的时候,社员刘明丽都要盘算着如何才能卖个好价钱。“城里乡下两头跑,忙得焦头烂额,也不一定能全卖出去。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梨全部卖给合作社统一销售,一下子省心多了。合作社收购比市场价还高出30%,我们赚得也多了!”多年来卖不上价也难卖出去的梨和水稻,如今成了大家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跟一般合作社不同的是,草坝村朱鹮湖合作社对社员生产的有机产品和入社股份进行捆绑整合,走“合作社+公司+协会+农户”道路,成立了3个协会5个公司,进行集团化运作。

“我们组建了农技服务协会,统一负责有机产品技术标准;农村经纪人协会,专门负责拓展有机产品销售渠道;互助基金协会,负责资金盘活,解决社员借贷。”刘开昌介绍。除此以外,合作社还组建了演艺、建筑、物业、销售、劳务输出5个公司,发挥各自职责职能,积极为社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互助协会对村上关保存、王红斌等5户贫困户进行股份增股免费入股;社员王万枝从互助基金协会贷款6万元,购置联合收割机等两台农用机械,年劳务收入5万多元……合作社组织已成为社员发展农村经济的“娘家人”。

合作社不仅扩大经济总量,还延长产品营销链,加强与陕西供销联社、天猫、京东等机构和各大电商平台强强联合,2016年平台销售额达620多万元,有机产品跨入了现代物流营销新时代。

合作社还依照股东建议,一次性流转大樱桃有机园区土地219亩,集约生产效应显现。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自行创业,一部分有技术的农民走向市场,合作社经营也从一二产向三产转型发展。依托合作社,村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编排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汉调桄桄、悬台社火、眉户唱腔等剧目,开发出筼筜、竹烟灰缸等特色旅游产品。今年油菜花节期间,草坝村日接待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全面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

组织强了,村庄美了

许多村民没有想到的是,草坝村现在的居住环境比城里还要美:道路平坦宽敞,路旁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一排排整齐的二层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过去不发钱或洗衣粉啥的,就没人去参加会议,现在成了股东,就要积极参与村上的事哩,毕竟合作社赚钱了,我们的分红也就多了!”村民王建红给记者说着“大实话”。现在,草坝村支部党员从2005年的30人发展到现在的68人,每年要召开8次以上的全体村民大会,每次到会人数都在800人以上,占全村人口的90%。

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草坝村投资近200万元修建了村综合服务楼,配套建成了规范化卫生室、计生服务室、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场所,安装了3个电子显示屏和篮球、乒乓球、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投资252万元,修建了村幼儿园;斥资8万元买断了有线电视转播权,免费为村民转播电视节目,家家户户安装了“卫星锅”。群众上学不愁、看病不难、出行方便。

新闻推荐

洋县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6亿元

本报讯(通讯员杨林成)洋县紧扣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实施农业倍增工程,持续壮大主导产业,做强农业园区,发展多元经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1月至6月,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8.6亿元,农业增加值9.6...

洋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家家入社户户有股 ——洋县草坝村“三变”改革调查)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