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新闻 留坝新闻 镇巴新闻 略阳新闻 宁强新闻 勉县新闻 西乡新闻 洋县新闻 城固新闻 南郑新闻 佛坪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洋县新闻 > 正文

有机产业无限市场 ——探索有机产业发展的“洋县模式”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3-30 10:0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通讯员李宏武摄

????洋县个体电商团队挺进扶贫一线。????通讯员张鹏摄

本报记者 程靖峰 通讯员 杨国涛 刘颖

早春三月,天气乍暖还寒,但遍布洋县的12万亩油菜花却竞相开放,惹人驻足。23日,在这万顷金黄中,2017·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如约而至,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共赴这场赏花盛宴。

花节开幕式上,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获得“省级旅游示范县”称号的同时,“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的奖牌也正式揭牌——这样的搭配并非偶然,两项美名背后是洋县通过生态旅游“搭台”,实现有机产业“唱戏”,再以产业发展,丰富旅游内涵的尝试。

作为西北有机第一县,洋县精心呵护大自然赐予的有机生态环境,并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适时提出了打造朱鹮品牌,发展有机产业的战略。在洋县,头脑活络的“有机”创业者们秉承匠心,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推动实施最严厉的考核,保障有机产品按操作规程生产,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了有机产业为民造福。

  守护: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山水

走在洋县的乡间田野,红瓦白墙的民居被花海包围。路旁、湖畔,油菜花青绿色的茎托着嫩黄的小花,随风摇摆,几场春雨过后,雪白的梨花也在山间缓坡上绽放。黄、白相间的花潮相拥,一派山水田园风光。多年来,洋县人遵循“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山水”的理念,守护好这方有机生态环境。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陕西洋县发现的7只野生朱鹮引起了世界的震惊和关注。为了保护朱鹮,洋县在朱鹮活动区禁止开矿、狩猎、砍伐林木。1983年,根据专家的建议,在朱鹮保护区内全面禁止使用农药。1990年,又将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推广到全县3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多年来,洋县按照生态示范区创建要求,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使全县空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汉江出境、汉江支流水质稳定控制在II类标准,成为国家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发展有机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为了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洋县适时提出了打造朱鹮品牌,发展有机产业的战略。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的有机产业发展和知名品牌创建专项资金,对有机基地环境检测费实行财政全额补贴,对产品认证费及年度复评认证费补助60%,并对有机基地肥料实行定额补贴。

与此同时,洋县主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黑色有机食品工程研发中心、陕西黑米名特优植物研究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接,发挥现有科技人员及示范基地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平台作用,通过讲、学和实践,使农民掌握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和关键环节。目前,该县累计培养各类技术、营销等人才2000多名,培训农民6万人次以上,为有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匠心:以最严的标准淬炼产品品质

“通过我们的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清楚知道,这杯有机黑谷酒的每一粒原料黑谷,来自洋县的哪一块乡间田野,出自哪一位洋县农民之手,在晌午还是傍晚拉进公司的生产线,又在何时出厂,流进杯中。”陕西朱鹮黑米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隋兆华这样为自己的朱鹮牌有机黑谷酒“代言”。

这样的自信源于有机创业者们秉承匠心,以最严的标准淬炼产品品质。他们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将洋县的原料黑谷包装成品质高档的精品红酒。目前,朱鹮牌有机黑谷酒已畅销全国各地,并成功出口到欧美国际市场,成为汉中市酒行业的第一个出口品牌。

为保证产品的有机性,朱鹮黑米酒业公司加强源头控制,在黑谷种植过程中,统一采购种子、统一耕作。在种植基地,统一施有机肥、统一病虫害无害化防控等技术,严格按照国家有机产品标准组织种植和生产,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体系。

如今,从有机生产基地到生产全过程监控,再到全部质量追溯编码和安全营销网络体系,一整套成功的运营模式正在从黑米酒行业向其他有机产业领域逐步推开。

为保证有机产品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洋县组织专业人员编印了《洋县有机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出台了70多种主要农作物的有机生产技术标准。在县城设立的有机农资配送中心以及相关镇设立的6个有机农资定点经销部,有效防止了非有机产品投入物流、基地和生产线,构建出县、镇、村有机产业监控网络。同时,该县按照“环境有检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的要求,不定期开展有机生产企业操作规程、质量管理体系执行等情况检查,确保有机产品质量和运营安全。

 奋进:不断拉长有机产业链条

洋县的“有机”之路并非停留在一企一店。只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从产业链的高度布局各个生产要素,才能让洋县的“有机”发展更加坚实。围绕“拉长”有机产业链,该县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

按照“塑名牌、拓市场”的思路,该县依托有机产业协会服务平台,注册了包括黑米酒、大米(五彩米)、红薯等产品在内的“朱鹮牌”商标共6大类50多种,引导有机生产、经营企业组建产、销联合体,集中打造朱鹮有机品牌,扩大对外影响力。

按照“龙头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要求,该县累计认证有机产品13大类72种,建立生态品牌示范基地25万亩,构建了一批“一乡一品”“多乡一品”的区域特色板块,有机产业基地规模快速扩张。

在县城东三环以东、108国道以北,占地3750亩的洋县有机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该产业园集有机产品加工、科研、贸易、物流为一体,力图实现有机产业企业化运作、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产品附加值。目前,园区完成投资4.9亿元,招引宏玮魔芋、志健药业等入园企业9户,10000吨有机黑米酒、2000吨有机红薯粉条系列产品、2000吨有机魔芋食品等生产线已投产运营,园区功能日趋完善。

此外,洋县还制定了《有机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有机生产企业实行贴息贷款、项目支持、奖励补助、土地配置等优惠政策,带动朱鹮黑米酒业、双亚粮油、景柱香菇等有机生产企业发展壮大。

  牵挂:“有机产业让我们都富裕了”

“自从发展有机产业,我们草坝人都富裕了。”洋县草坝村村民张学文告诉记者,从洋县发展有机产业开始,村民们再也不用为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粮食减产、收入降低而发愁了。有机种植不仅不再束缚农民的手脚,还为他们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全村通过种植有机水稻和有机梨果,每户增收达到4000元以上。

有机黑谷酒、有机稻米、魔芋制品、黄金梨、中药材……随着有机产业的发展壮大,洋县的一大批有机农产品承载起了农民们的致富梦想。现在,全县有机生产示范区的20万名农民享受到了发展红利,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500元以上。

产业的发展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洋县借力打力,发挥有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争取省供销集团4300万元入股资金,确定陕西双亚粮油集团、陕西志建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洋县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3户有机生产企业作为产业***实施企业。目前,3家企业(合作社)已带动4000多户贫困家庭落实银杏种植近6000亩、优质米种植3万余亩,有效推动了群众精准脱贫。

绿色强县,有机富县。2016年,洋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同比增长12%。“十三五”期间,该县把有机食品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重点之一,围绕“菜、果、药、畜、米、菌、薯”等优势产业,以有机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高标准建设有机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延长有机产业链条,打造朱鹮品牌,全力推动有机种植基地面积在2020年达到20万亩以上,显著推动富民强县。

新闻推荐

游洋州花海赏鹮乡春光 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在洋县开幕

3月23日,汉中洋县党河水库周边盛开的油菜花与镶嵌其间的麦苗及青山绿水相互掩映,构成汉中盆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报记者刘强通讯员李云湉摄本报讯(记者宋志明通讯员刘颖)3月23日,以“金色花海、...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返乡创业正当时2017-02-21 10:25
猜你喜欢:
评论:(有机产业无限市场 ——探索有机产业发展的“洋县模式”)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