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石塔河伏击战旧址
1935年2月,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自郧西地区急速西进,途中连克宁陕、佛坪两县城。3月6日,红二十五军从佛坪西岔河进入洋县金水的碗牛坝,于3月8日到达洋县华阳镇。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扫清了障碍。
山河悠悠,英雄千古。当年的红二十五军将士在物资匮乏、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夺取了一个个胜利。在西进途中,红二十五军多次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先后经过独树镇战役、庾家河战役和其他多次殊死之战。1935年3月6日,红二十五军从佛坪西岔河进入洋县金水的碗牛坝,后经过罗曲院、洋河、茅坪街、板凳垭,石塔寺,于3月8日到达洋县华阳镇。
古镇枪声斩断身后的“尾巴”
华阳镇地处秦岭南麓,距洋县县城76公里。秦汉时期形成集镇,唐、宋均被设为县治,有“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之称,海拔高,山水风光秀美,为秦岭傥骆道上的重镇。
为策应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发动的陕南战役,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于2月下旬自郧西地区急速西进,途中连克宁陕、佛坪两县城。看到红军纪律严明,华阳人民打心底里高兴,地方恶霸望风而逃。时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科长的刘华清,带着宣传战士,向群众介绍红军是穷苦大众的军队,在街上张贴了《什么是红军》和《告国民党士兵书》。此时,由郧西尾追而来的国民党陕军警备二旅张飞生部也距华阳不远。红二十五军决心斩断身后这只“尾巴”。军长徐海东等带人到石塔寺观察地形,安排布阵。
石塔河在华阳镇东南七、八公里处,地势险要,由于河水多年冲刷,这里形成了一块椭圆形的开阔地,它的周围呈“品”字形矗立着三个山头,这种地形极适合打伏击战。3月10日凌晨,借着丛林掩护,红二十五军二二三团一营一、二、三连,在几个山头设下埋伏,只等敌人进入伏击圈。清晨,几个红军战士乔装成当地砍柴人,被一路赶来的敌人盘问红军去向,当得知红军已经于前一天经过此地后,敌人便放心地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圈。
就在此时,军号嘹亮,枪声骤起。埋伏在石塔河周围山头上的红军战士,从山林中猛冲下来,刹那间,弹如雨下、杀声震天。敌军遭到红军的突然袭击,被分为几段,顿时惊慌失措,阵势大乱。经过激烈战斗,敌军的两个先头团全部被歼,后边的一个团调头逃窜,旅长张飞生负伤逃命。这次战斗,击毙击伤敌军官兵200多人,俘虏40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不计其数。
石塔河战役大捷。当天下午,红二十五军在三官庙戏楼坝召开群众大会庆祝石塔河战斗的胜利,会上宣布成立华阳街、红石窑、常家坝、石塔河、吊坝河、瓦子沟、小华阳七个乡苏维埃政府,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华阳苏区。当晚,中共鄂豫陕省委在东岳庙(现华阳中学)召开省委会议,讨论红军的去向问题。
事实上,红二十五军创建的华阳苏区和红七十四师创建的宁(宁陕)、佛(佛坪)、洋(洋县)苏区,是洋县革命版图上的两块红色标志。这有力地佐证了红二十五军的光辉足迹,也显示了洋县人民在追求光明、正义的道路上,敢于与革命力量站在一起,共同谱写了气势恢宏的革命篇章。
红色火种撒播华阳古镇
1935年3月11日,在罗家坝村的罗家大院,红二十五军组建了40余人的华阳游击队,在这里举行游击队授旗仪式。
在茅坪一带,红二十五军军部直属一分队27人组成小分队,成立了洋县茅坪游击队,后发展到300多人。同时,政治部主任郑位三,派地下党员孙鸿到县城,向中共洋县县委报告红二十五军到华阳的情况,并请县委指导华阳的革命工作。县委先后派朱曼青、薛朗夫等人,参与华阳的地方工作。
华阳七个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没收了恶霸地主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耕种,镇压了民愤极大的民团反动分子,华阳劳苦大众拨乌云见天日,喜笑颜开。“红军红军顶呱呱,翻山越岭真利刹;好似神兵从天降,打的白军回老家。红军打仗是能手,牵着白军鼻子走。石塔河,张嘴口,敌军都成落水狗。”当地群众不仅编唱歌谣,歌颂红军和红色政权,更是给红军送粮食、做饭、打草鞋、缝补衣服。
3月13日,红二十五军主力离开华阳,向西北挺进,在城固小河口受到敌军堵截,于3月16日返回华阳,将司令部扎驻在红石窑余家大院(现为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省委分析了这次西进情况,认为与华阳邻近的汉中,敌人兵力较大,在华阳大部队行动不便,只宜少数游击活动。于是决定留下游击队坚持华阳地区斗争,主力回返东部地区活动。3月19日,红二十五军离开洋县,返回东部地区活动。
红军离开后,中共洋县县委考虑到华阳的红色政权尚不稳定,决定成立华阳区革命委员会,地点为华阳游击队大队长孙鸿家,红军干部郑值清任主任。华阳游击队、茅坪游击队以顽强的斗志,打击土豪恶绅,镇压反革命与民团,粉碎了国民党正规部队及民团的二次围剿,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红二十五军北上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军队实行“清剿”、“各个击破”的手段,企图将留在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彻底消灭。
1935年10月6日,红七十四师在商南正式成立,师长陈先瑞,整合各路游击部队,统一领导。
1936年1月,红七十四师从宁陕进入洋县的金水河地区,在金水、良心、站房、碗牛坝、秧田坝等地活动,在金水镇铁石关与国民党洋县驻军激战,红军战士攀上悬崖与敌肉搏。如今,山上的苍松古柏、寺庙的墙上,留下的弹痕依然可见。战后,红七十四师在金水街镇压了恶霸,帮助成立了金水农民协会。红七十四师在高家台设司令部,在李含军家设政治部,帮助成立碗牛坝农民协会。
1936年2月,红七十四师由佛坪西进,途经华阳时消灭当地民团多人。1936年8月,红七十四师由宁陕转战秧田坝、金水河等地,消灭当地的反动势力。1937年1月,红七十四师与红十五军在商县胜利会师。
一段红色的记忆,一座精神的丰碑,永远镶嵌在洋县的青山绿水之中,也永远辉映着勤劳、善良的洋县儿女。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程靖峰通讯员刘颖王波李刚月日,横跨汉江的黄金峡大桥已是格外壮观,单跨米的桥面即将合龙,工程车来回穿梭,碎石机械的敲石声声声入耳……在洋县黄金峡水利枢纽工地现场,呈现出一幅幅热火朝天的...
洋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