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春生 人们印象中,水泥是高耗电产品。可西乡县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却用水泥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的高温废气每年发电2700多万度,不仅避免了废气排放,还创收1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该县立足绿色循环发展定位,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去年全县生产总值1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8.4%;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增长130.5%,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和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逐年提升。
健全机制,统筹规划建设 该县生态环境优越,面对保增长与保护环境的两难抉择,认真践行“两山论”,划定生态功能区、限制发展区、优化发展区、城镇生活区等区域范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全域旅游,促进“三产融合”。农业方面,以“两长两短”+N个特色产业为主导,积极推广“猪——沼——茶”“猪——沼——菜”“猪——沼——林”等生态农业模式,成功打造出东裕、五丰、军鑫、沐阳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46个,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居西北地区前列,油牡丹、黑木耳等新兴产业迅速壮大,食用菌产业发展跻身全省重点县。工业方面,围绕“促能源、优食品、提建材、兴药业、引装备”的思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矿产加工等工业园区被省政府命名为“陕南循环发展示范园区”。成功引进国动产业园项目,为县域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围绕打造“中国最美茶乡”旅游品牌,精心建设“一山一沟两镇四园”和廊桥水城等精品景区,以生态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蓬勃发展,去年接待游客41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3.5%、31.3%。
紧盯问题,修复生态系统 该县以秦岭生态环境整治为契机,拉网式排查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建设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大力实施新一轮蓝天保卫三年行动,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坚决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购置新能源公交车31辆,投放共享单车1000余辆,两年来依法取缔“散乱污”企业65家,“气化西乡”扎实推进,烟花爆竹销售全面退城,县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增加。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清澈”行动,严厉整治采砂行为,完成沿江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和牧马河流域综合治理,牧马河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大力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将原有27个矿权采取联营、兼并、收购、股份制等形式,整合为5家新型绿色矿山企业。投资4282万元栽植刺槐、侧柏等绿化树木120万株,播撒草种1000公斤,恢复面积1347.3亩。全面推进山地森林化,去年完成造林绿化4.2万亩。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后续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茶叶、核桃等经济林木,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371万亩林地得到有效管护。
突出宜居,优化城乡环境 该县按照县域景区化建设理念,多渠道、多途径争取项目,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加快县城公共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县城路网体系,城市5条道路、316国道城区段、泾洋大道、火车站立交桥、四季广场等城市建设项目建成投用,城市骨架迅速拉大。完善雨污分流和有组织排水管网系统,实施“城市点亮”工程,整治“脏、乱、堵、噪”等城市“顽疾”。大力实施“美丽西乡”建设两年行动,围绕“一心两翼八线九景百村”等重点领域,每年投入资金3000万元,专门用于景观节点打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投入1.1亿元,净化美化农户庭院1.61万户,绿化道路193公里。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行“农户分类、定点投放、村统收集、三级联处”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累计建成垃圾简易填埋场17处、污水处理设施27处,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153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7处,成功打造出一批“村容整洁、设施完善、生态秀美、产业繁荣、宜居宜业”的特色新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绿色“引擎”增进了百姓福祉。该县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32元,比上年增长9.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2天,优良率85.5%;汉江、牧马河、泾洋河4个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II类水质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县绿色出行率超过50%。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兴斌田芳王思睿)7月12至13日,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统一组织领导下,北京航空总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中科院肿瘤...
西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