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汉中 今日留坝 今日镇巴 今日略阳 今日宁强 今日勉县 今日西乡 今日洋县 今日城固 今日南郑 今日佛坪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今日西乡 > 正文

故乡金鳌村之变

来源:广元日报 2019-06-02 01:01   https://www.yybnet.net/

张厚美

我的老家在川北,曾经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新中国成立以来,老家与祖国一样,深度融入了发奋图强的变迁中,70年来,村里的道路、生态产业、乡村旅游、人居环境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村里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半山上,全村300多人就靠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边贫瘠的土地和梨树、樱桃、核桃维持生计。当时的老支书编了顺口溜形容地形地貌:金鳌山金鳌山,出门就爬坡,上山闯鼻子,下山闯勾子(屁股),地无三尺平,种一坡收一箩。那些年,尽管人们辛苦劳作,依然是吃不饱,穿不暖。

上世纪60年代,金鳌人依靠扁担、锄头、木杠、铁锤等最基本的劳动工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大干苦干,挖山凿坡,治山治水,修造梯田。年复一年地干,硬是把两条自然沟用石头砌成了“瞒天过海”,没有改变沟的形态,下面淌水,上面用石条盖起来种包谷和小麦。自从坡地改成平地后,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人们从此不再为吃不饱肚子而发愁了。

这些年,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老百姓更加注重精耕细作,粮食越来越多,不仅满足了生活必需,有的还搞起了土鸡、土猪、山羊养殖。

以前,老家的产业有樱桃、梨子、柿子、桃子等鲜果一应俱全;干果有核桃、板栗。每家每户虽然有这样那样几棵树,基本上是自产自销,没有变成商品,始终没有摆脱经济的困境。

这些年,村里开始规模化发展生态产业,种植的核桃、樱桃不仅有规模,还小有名气。最有名气的就数沙河樱桃了,沙河樱花盛开在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和全国两会特别节目的报道中。作为有着悠久樱桃栽植历史和厚重的樱桃文化基础的沙河镇和金鳌村,因其独特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樱桃味甜,皮薄汁多,其果实虽小如珍珠,但色泽红艳光洁,玲珑如玛瑙宝石一样,味道甘甜而微酸,备受游客青睐。

每年阳春三月,就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在老家的樱花谷里,樱桃花开得很艳丽,清新淡雅的花香引来不少蜜蜂花间起舞,也迎来不少游客前来赏春。平日里热闹的小山村,一下子就热闹了不少,村子里的农家乐也开始忙乎起来。从3月初樱桃花开满枝头,到4月底5月初樱桃采摘节的举办,也是朝天沙河人气最鼎盛的时候,近郊周边的游客纷纷而至。早春赏花,初夏品果。依托樱桃花果经济,樱花谷里还发展了农家乐。从2013年起,每年“五一”前后,朝天沙河都会举办樱桃节。除了现场品尝、采摘外,还在樱花谷里增加了民俗剪纸、书画摄影、幽谷寻宝等活动。近年来,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樱花谷附近的鱼洞河边、金鳌山顶还建起了户外露营基地。湛蓝的天空下,一朵朵洁白的樱桃花紧紧簇拥,一簇簇开满枝头,一枝枝汇成花海。透过樱桃花,近处的田舍若隐若现,远山的葱茏依稀可见。在樱花谷里,南华村和金鳌村樱桃种植规模最大。南华村刘柏良家有棵树龄50余年的大樱桃树,由其祖父在上世纪60年代栽种,是沙河目前最古老的樱桃树。50多年过去了,这棵大树老当益壮,最高年产量可达200多斤,产值约4000元。

不得不说的还有核桃,老家的核桃主要生长在山腰、山麓的缓坡地带。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出朝天核桃的独特品质。个体大,平均单果重14.1克,平均仁重8.4克;果壳薄,壳厚仅0.9毫米;香味美,肉质肥厚细腻,香脆;品质优,有益元素含量极高……随着深加工技术的推进,以核桃为原材料的深加工产品越来越丰富。从原来卖单一原料到现在卖名目繁多的产品,朝天核桃身价暴涨。“朝天核桃”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并在西博会、中国核桃大会、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最畅销产品奖”“深受群众喜爱展品奖”,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

以前,老家粮食加工都是靠人在石磨上推。后来,村上买了台柴油机打米珍和磨面。由于没有公路,每次买柴油,都是村来派四个小伙子把油桶从乡里抬回来。记得有一次,当抬到岩湾头那个最陡峭的石坎子半途时,突然麻绳断了,油桶顺山坡滚到东沟河里去了,险些砸伤路人。家家户户的樱桃、核桃、梨子等,有卖的,都是农户半夜2点起来,背着100多斤重的果子,摸黑赶往广元县城,赶在天亮之前在城里卖。要卖肥猪的话,也是找人抬到乡供销社去卖。如遇天热,很可能抬在半路上猪就会被热死。

而后,金鳌人穷则思变,开始谋划修全乡第一条农村公路。全村老小齐上阵地,一个冬天就修通了从乡到村委会5公里公路。随着乡村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这条路多次加宽,现在已经是一条标准的水泥硬化路了。路通了,一些富起来的人,买来大货车跑运输,很多家里都买了小汽车。

如今,在一些地方,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人们形容水环境的变化有句顺口溜,那就是“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浇灌,70年代水质变坏”。而在我的老家,人们真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今,我每次回家都是直接喝冷水,喝进去,别有一番滋味。在金鳌村,人们仍然保持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打扫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村上建了垃圾收集设施,家家户户的垃圾都是集中收集后,统一运到城市垃圾处理厂处理。如今,一座座青山点缀在故乡的田野间,恰似故乡的守护神。山更青了,负氧离子更多了,生态更好了,来观赏、体验、返璞归真的城里人更多了。

时间的痕迹体现在沧海桑田上,也刻写在人们的记忆中。家乡热土的变迁,成为国家巨变、社会进步的一个生动缩影。

俗话说,一滴水里见太阳。家乡的变化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个小故事演绎成壮阔的大历史,普通人的奋斗足迹交汇成时代的进步潮流,民族复兴的传奇就这样不断延续。

新闻推荐

白天走干讲 晚上读写想 西乡“领导干部学习论坛”掀学干热潮

本报讯(通讯员刘春生孙国荣)“原来过去西乡生态环境这么好,这次听了干部论坛长见识了!”连日来,西乡县干部们热议该县开展的党...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故乡金鳌村之变)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