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韦华 魏丹 刘丹 历史见证了环保事业的长足发展,生态文明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近年来,汉中市始终坚持“循环发展、生态立市”的战略不动摇,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持续开展汉江流域污染防治、全力打好“四大战役”、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全面开展“五城联创”,大气、水、土壤等质量持续向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宜居城市的特色进一步彰显。
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为了打好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汉中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意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坚持精准治霾六措并举,联防联控,铁腕推进“1+10+2”雷霆攻坚行动。市政府还将空气质量指标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了追赶超越作战计划和作战图,倒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保证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通过“减煤”“抑尘”“控车”等六大措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在抑尘、控车上出实招,召开全省首次现场销毁黄标车“治污降霾”大会,启动百日整治“雷霆行动”,全市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67万辆。严控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全面落实“6个100%”要求,全市商砼车全部加装防漏装置、环保渣土车全面投运、道路机扫率达90%,有效降低了扬尘污染。累计拆改燃煤锅炉970台,搬离或关停煤炭经营单位95家,在全省率先完成拆改锅炉任务,实现禁煤区“双清零”。全市规上工业煤炭消费同比减少5.51万吨,社会散煤消费同比减少0.55万吨。
为应对臭氧污染,打好治源禁燃“攻坚战”,汉中市实施涉气项目区域限批制度,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103家,对汽修4S店、餐饮单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治理;实行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禁烧期间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无火点。同时,对大气治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月调度、月通报,实行县区空气质量月排名,综合施策打出空气质量改善“组合拳”。
多措并举提升水环境质量 汉中市把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采取综合整治、源头预防、防控结合、生态修复等多项措施,全面落实“水十条”和河长制,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五年行动计划,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突出工业源头管控,深入推动医药化工、化肥生产、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涉水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全市关停并转冶炼、造纸等重污染企业42家。国、省控重点源废水达标排放率达95%,工业危废、医废处置率达到100%。中心城区和10个县城“两厂(场)”全部建成投运,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0%和99%。建立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主要流域沿线4个县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投运并联网运行,全市水环境自动监测网络体系逐步完善。
积极修复水环境,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实施汉江综合整治和滨江湿地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丹治工程,涉及汉中市的项目全部建成投运。截至目前,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全面提升,生活污染有效治理,重污染产能逐步淘汰,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始终保持Ⅱ类标准,位居全省前列,部分断面水质达到Ⅰ类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标本兼治搞好生态治理 汉中市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的理念,全面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行业企业和农用地土壤详查点位核实工作。全市6个土壤及重金属治理项目开工,略阳西汉水嘉陵江锑污染生态修复、汉中锌业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程顺利推进。
全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新模式,累计投入资金4.39亿元,受益人口150.5万人。西乡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循环产业模式在全省推广,城固县小营村垃圾处理模式受到全国人大检查组肯定。强化秦岭生态管控,全面启动秦岭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红线划定工作,严格执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组织开展“三保三治”行动,整合关停矿山企业、采石场64家,市财政拿出2490万元对7个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恢复治理。目前,已建成国省自然保护区11个,占全市国土面积8.99%,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11%。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对重点污染源实现网络化监管,环境管理体系化、法制化和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6起,实施查封扣押61起、行政拘留23起30人,有效打击和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严格辐射环境安全管控,加强监测预警与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科学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建立完善跨省市应急联动机制,全市环境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齐卉十月的秋雨淅沥沥地下,在汉中西乡,绿油油的茶园错落有致。尽管天气转凉,但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十九大热”持续升温。在茶园里,十九大也成了茶农热议的话题。“这些年党的政策好啊!”正在...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