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芳芳 本报通讯员 熊建华 “脱贫攻坚工作没有捷径,必须步步走扎实。只有一环扣一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才能实现精准脱贫。”西乡县沙河镇洋溪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海军,凭借过硬的综合能力,从市审计局第一书记的选拔中脱颖而出。上任162天,他把所有时间用来帮助村民拔掉“穷根”;3880多个小时,他舍小家为大家,为的是开对致富“药方子”。
坚守初心,在攻坚克难中找准“源头活水”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当好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今年5月5日,张海军走马上任。扶贫路子到底该咋走?他绞尽脑汁想点子,沉下身子摸底子,同市审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一道,探寻破题之策。5月8日下午,走访了解贫困户情况;5月9日上午,与村干部座谈进一步摸查致贫原因,了解村里产业发展、合作社、残疾人人数、妇女办产业协会等情况,到立伟农场对接帮扶工作;5月10日,到三、四组开展政策宣传,公示初核人员名单……短短一周时间,张海军全面掌握了洋溪村脱贫攻坚进展情况。
目前,洋溪村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148户378人。今年的减贫目标是实现在册贫困户中的21户56人脱贫,计划明年实现整村脱贫。给钱给物,只能解决眼前困难,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和以往扶贫帮困有质的区别,这次不是修条路、架座桥、捐点钱、送点米面油就能完成任务,关键是要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引导发展村集体经济,变‘输血\’为‘造血\’,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张海军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正确路径,能最大程度地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广大村民参与进来,让他们有活干、有钱挣,增强脱贫致富的底气和勇气。
发展产业,在思路转变中实现“破茧成蝶” 实践表明,种种帮扶举措指向一个共同目标——让贫困户增收致富。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种的茶和中药材没人来收购,养的猪、牛运不出卖不了,外面的好产品更进不了农户家。张海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千法用百计解决交通瓶颈问题。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多方努力,今年洋溪村新建村组道路23公里,以补助水泥方式新建入户道路5公里。河提、堰渠、人饮工程、电网改造也在有序推进,为产业发展筑牢了硬件基础。
贫困村发展好不好,全靠主导产业带。张海军紧盯茶叶种植、肉牛养殖、食用菌种植三大主导产业,主动上门做绿香源茶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立伟农场等的帮扶工作。“目前,我们流转了12亩土地,计划建设20个食用菌大棚,种植3万袋袋料食用菌,明年规模能达到40万袋。”张海军指着村委会对面正在平整的土地告诉记者:“村上的贫困户已经全部纳入村扶贫互助合作社,通过务工及分红方式有了稳定收入,部分贫困户通过小额信用贷款入股农场分红和进场务工,实现增收。”此外,为保证每个贫困户有一亩茶园,张海军协调解决扩大60亩茶叶种植面积事宜,同时动员养猪场免费为部分贫困户提供种猪和养殖技术,保证每户贫困户有2个以上稳定收入渠道。
前景展望,在追赶超越中啃下“硬骨头” 当前,洋溪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接下来的挑战更加艰难。
“我们将继续加大易地移民搬迁点和危房改造建设力度,早日实现通水、通电,督促尽快搬迁入住。”张海军竹筒倒豆子——干脆利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要与镇村干部拧成一股绳,与村民打成一片,把脱贫攻坚当做自己家里的事来办,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关于今后工作,张海军思路明晰,将配合市审计局完善村里的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继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挥协会、合作社带动引领作用;集中各类资源对脱贫对象给予重点扶持;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引领,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引导贫困户转变等、靠、要观念,坚定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南谯区沙河镇新塘村附近的村民纷纷聚集到村委会旁的文体广场上,观看放映队带来的精彩电影,现场传来了欢声笑语。据了解,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农村电影放映活动是一项惠民工程。此次农村电影...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