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很急躁的人,可母亲却跟他和和美美地过了五十年。从小到大,我从没见他们吵过架。这一切,都源于母亲的修养、性格。
年轻时,帅气的父亲写得一手漂亮好字,算盘打得那叫顺溜,村里无人可比。母亲虽出生于富裕家庭,可重男轻女的外爷却不让她进学堂读书。十六岁时,母亲和父亲订婚,那是他们俩的初遇。从此,父亲便成了母亲心里的一座高山。
父亲是一位乡村干部,又喜好交朋结友,家里常常宾朋满座。只要一来客人,母亲就一刻也歇不下来,端茶倒水、洗锅炒菜,一会儿一桌子菜就端上去了。觥筹交错中,猜拳声、嬉闹声充斥整个屋子,我们几个孩子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嘈杂,悄悄溜了出去,只留母亲一人应付着。等我们几个孩子回到家中,客人早已散去,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地也扫得一尘不染。父亲躺靠在一个大藤椅里,迷离着眼睛,嘴里不停叽咕着,时而大笑,时而嚷着,几个孩子吓得纷纷躲避。母亲却不急不躁,一边笑盈盈地回应着父亲,一边忙着家务活。等父亲闹累了鼾声四起时,母亲仍不能休息。她左手提着装猪食的桶,右手拿着瓢,随着嘴里清脆的“口罗口罗”声,猪食轻盈地落入食槽。忙了一天的母亲,脸上竟无憔悴和倦意,反倒充满了欣喜和欢快。
小时候我总觉得奇怪:妈妈大概是天上的仙女吧?要不她怎么会永远不累,也不烦呢?十二岁的一天,我问母亲:
“妈,你每天这么忙,累不累、烦不烦?”
“傻孩子,累肯定累,但是看到家里一天天越过越好,你们几个孩子这么聪明,学又上得好,妈就觉得高兴。”
“你那么辛苦,爸爸脾气那么坏,你为什么不生气啊?”我为母亲打抱不平。
“你爸有文化,常在外面跑,他懂得可比我多。他要工作,还要照看家里的瓦厂,比我辛苦。我们要体谅他,明白吗?”母亲的话让我似懂非懂。
长大后,书读多了,见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母亲持家的智慧、做人的和顺恭良。自己有了家和孩子后,也一直记着母亲的教诲:勤劳、宽厚、大度又善解人意。
尽管母亲不懂什么是“家和万事兴”,却用她的勤劳、体贴给了我们一个和美、幸福的家;母亲不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含义,却用她的宽容和善良赢得了乡邻的信任和赞誉;母亲更不懂什么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却用她的行为践行着“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母亲用她的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不会陈词激昂地讲大道理,但她却为家里所有人树立了一个标杆,一个做人的榜样。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从小到“你以知识大一直很团结,孝亲敬邻。现在尽管天各一方,但也常嘘寒问暖,在利益冲突时不争不抢,互相谦让。当然,这也得益于母亲的严厉教育,对小时候的我们要求甚是严格。我七八岁时因为和姐姐争论一个问题,随口说了一句脏话,被姐姐告了状,结果被罚跪了半个小时。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人,茶余饭后娱乐消遣的方式就是聊天,东家长、西家短地胡侃一番。有些婆婆婶婶、年轻媳妇儿聚在一起更是是非不断,往往惹来许多事端。母亲从不参与这些,如果有谁在她面前搬弄是非,她会淡淡地说:“我要去干活了,你在这里歇一会儿。”那搬弄是非之人便灰溜溜地走了。几十年来,我从没见母亲和谁家有过争执,更没有从她嘴里听过对别人的非议,她说:“过自己的日子,为啥要去说三道四呢!再说远亲近邻的,和和睦睦多好!”夏天给稻田放水是最爱起纠纷的,有一些人总会堵上别人放水的口子,让水流进自家稻田里。可我家却从没这样做过,因为母亲总会在别家放好水后才放,从不和别人争。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母亲现在已是古稀之年,可她依然是一副平和之态,依然用自己良好的修养和品性影响着我们。儿女们都大了,她对我们不再有严厉责罚,却会用另一种温婉的方式提醒我们。其实,这种方式反而会让我们更深刻地自省、忏悔,因为我们怕看到母亲失望的表情。她朴素的教诲、做人的准则和处家过日子的智慧,已经深深刻在我们心里、灵魂里,还慢慢影响着下一代。
(西乡县城北小学教师 甘春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阳)9月27日上午,全市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召开,贯彻落实中省工作部署和要求,安排汉中市工作。副市长、全市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景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市教育...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