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新闻 留坝新闻 镇巴新闻 略阳新闻 宁强新闻 勉县新闻 西乡新闻 洋县新闻 城固新闻 南郑新闻 佛坪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西乡新闻 > 正文

脱贫路上歌声嘹亮 ——汉中市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宣传侧记

来源:汉中日报 2017-09-06 12:0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通讯员 李飞

时下,在汉中市基层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成为脱贫攻坚的一道靓丽风景。他们有的佩戴红帽子、红袖章、蓝口袋进村入户宣讲党的扶贫政策,有的用一场场报告会激励感动着万千受众,有的用镜头和笔记录和倾听着群众的心声,有的为偏僻的农家小院带来了久违的欢歌笑语……他们用激情和真诚加油鼓劲,润物细无声般激发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我要退出贫困户!”“老刘你要想好,要是退出了,可就享受不到国家的一些好政策了!”“这个贫困户,我不当!好日子要靠自己干出来,不能一味躺在‘政策温床\’上!我现在有手艺,我对脱贫很有信心,还是把好政策留给更困难的人吧!”这是近日西乡县杨河镇西玉村贫困户刘大田身残志坚、自发脱贫的感人场景。像刘大田一样,越来越多以贫为耻、奋发脱贫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不断涌现。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汉中市将精神脱贫作为引领全市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扶志扶智这个“牛鼻子”,采取理论宣讲、舆论引导、文化滋润、精神激励、社会宣传“五合一”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市组建宣讲团(组)79个、宣讲小分队609个,选拔脱贫攻坚先进典型21个,举办脱贫攻坚政策培训120余场,开展各类宣讲活动7300余场;发放《扶贫政策汇编》《口袋书》等宣传资料20余万份,制作宣传展板2000余块,印刷标语、横幅、宣传页42万份;在中省主流媒体刊播脱贫攻坚新闻稿件2400多篇(条)。

三重唱:激发新动力 从集中培训到面对面宣讲,从文艺演出到现身说法,从政策解读再到加油鼓劲,无论是晴空下的田间地头、还是夜幕下的农家小院,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中有的是领导干部、有的是理论专家、有的是文艺工作者,还有的是身边的脱贫典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政策+理论+文艺”脱贫攻坚天汉百姓宣讲团。

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那么宣讲团就是攻坚战的排头兵和先锋队。在脱贫攻坚战役刚刚打响之初,市委宣传部提前精心谋划,在全省率先吹响了脱贫攻坚宣讲集结号,组建了汉中市脱贫攻坚天汉百姓宣讲团,通过宣讲团下设的“政策理论宣讲团”“一线干部宣讲团”“文艺宣讲团”“典型事迹宣讲团”四支队伍,市、县(区)、镇、村四级联动,创新开展以“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为形式的“政策+理论+文艺”脱贫宣讲三重唱,走村入户送政策、送温暖、送信息、送技术、送文化,让贫困群众在既“富钱袋”又“富脑袋”的同时,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以前政策宣讲想把群众集中起来就难,只有挨家挨户动员,有时免费发放洗衣粉、毛巾等日常用品大家也不愿意来听。为此,我们采取政策+理论+文艺的宣讲方式,将扶贫政策、农技培训、典型宣传有机融入在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中,让群众在文化娱乐中知党恩、受教育、强信心。”市委讲师团团长张瑞华告诉我们,各个宣讲团创新方式方法,根据农忙时间,采取“院坝会”式宣讲,用群众语言讲群众关心的事、讲身边的经验典型。自创的《扶贫路上》《有事找村长》《脱贫攻坚志当先》《我不当贫困户》《绝不丢下你》等文艺作品让群众深受教育和欢迎,如今我们的宣讲活动场场爆满。

5月22日,当宣讲团在城固县小河镇小河村宣讲时,骤降大雨,全村群众冒雨等候,自发为宣讲团搭建舞台,演出结束,贫困群众久久拉着宣讲队员的手不愿离去,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非常振奋。

无数个这样的场景深深地感动着宣讲团,无数场宣讲活动也巨大地激励着万千群众。“当贫困户不光荣,人要活的有骨气”“我要贷款养猪,大干一场”“我自己有手有脚,我不能永远靠帮助生活”……通过定点滴灌、靶向渗透宣讲,点燃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下基层:讲好“脱贫梦” 5月6日,陕西日报记者罗罡带着锅碗瓢盆、被褥等生活用品,经过10余个小时颠簸换车,来到镇巴县小洋镇鲁家坝村开始了1个月的驻村调研采访活动。次日一早,他便沿着泥泞蜿蜒的山路,走进了贫困户李国祥、蒲国志、李光照、夏佑文家中采访,倾听他们的脱贫心声。

从4月下旬开始,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西部网等13家中省媒体,先后派出2批23名记者深入到汉中市10个县开展***驻村调研采访活动。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全市市级媒体迅速行动,领导分头带队深入采访,汉中日报社5名社领导、8名主任、22名记者联县驻村报道。

他们走进村、俯下身、挽起裤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认真倾听,用自己的笔和镜头真实记录感受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他们真情融入,用心拉近大家的距离,激发脱贫的斗志和梦想。

一个月以来,各媒体记者采写的大量“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在田间地头孕育。人民日报《小庭院里巧脱贫》、新华网《陕西省石堰坪村“一户一策”实现脱贫》、陕西日报《留坝县:组建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助力群众脱贫致富》《脱贫攻坚:建强筑牢“前沿指挥部”》等重头稿件,引发良好社会反响;汉中日报社总编辑杨建平带队深入基层挖掘采访,采写2组16篇重头稿件,就镇巴脱贫典型采写了七个系列报道;汉中日报、汉中广播电视台《***进行时》《扶贫一线记者行》《众志成城决战脱贫攻坚》《我的脱贫故事》等近10个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全市脱贫攻坚的新举措、新变化、新成效;宣传推出的留坝县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勉县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洋县“龙头+基地+贫困户”模式、镇巴健康扶贫和“8+3”增收脱贫等创新做法,受到中省的充分肯定;深入挖掘的扶贫一线干部王万朝、李怀军等先进典型,凝聚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和斗志,全市戮力脱贫的热情高涨、氛围愈发浓厚。

新民风:提振精气神 “我想通过我的经历来唤醒其他的贫困户,我们一定要有信心,我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共产党给我老王吃了高钙片,我老王不能得‘软骨病\’”。6月15日,在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宣讲报告会上,留坝县武关驿镇松树坝村贫困户王建礼向大家亲身讲述了自己由债务缠身、浑浑噩噩浪荡,到如今幸福生活、华丽转身为脱贫明星的励志故事。

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把精神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典型示范引领,着力在弘德向善中“励志”。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层层遴选21名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以报告会形式深入各县区开展以“讲典型事迹、讲脱贫经验,增强信心、增强干劲、增强决心”为主要内容巡回宣讲。利用“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院坝颂德”“流动好人馆”等载体,大力弘扬和培育知恩感恩、善良淳朴、诚实守信、勤劳俭朴、宽容礼让的新民风。筹措资金100.6万元,对55个市级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示范户”进行表彰奖励。温香成、周俊安、张琪珞等8名贫困户和第一书记入选“最美系列人物”。

针对部分群众争贫困户“帽子”、好吃懒做、巧立名目大操大办等陋习和脱贫愿望不高、“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等靠要思想严重问题,组织开展好家规评选、走基层送家训、传承家风群众文化、文明家庭创建等“优秀家训润万家”6大主题活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大家自立自强、奋发脱贫。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作用,积极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民风,坚决整治“人情风、攀比风、奢侈风、赌博风、懒惰风”,全面清除脱贫路上的“绊脚石”,拔除精神“贫根”。

以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为切入点,大力实施“百镇千村乡贤文化促进会”工程,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152个镇1948个村建立乡贤文化促进会。

略阳县徐家坪镇明水坝村通过建立乡贤文化促进会、打造文化广场、编撰乡贤文化读本,开展乡贤大讲堂、乡贤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大力推动新民风转变。贫困户李军秉承勤劳致富古训熏陶,立志身残志不残,今年发展24亩烤烟,日子有了很大的起色。

“虽然村里还没有整体脱贫,但现在没人闲耍,全村连个麻将机都找不出来,村里修路架桥等工程很少人因自身利益找麻烦。”该村村民高勤利说,新民风从精神方面有效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全村75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全都有了致富产业,还成了全县最大的核桃种植示范基地。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春丽说:“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脱贫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思想层面,实践证明,扶贫扶志扶智是开启精准脱贫的金钥匙。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文化扶贫、精神扶贫力度,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全市脱贫致富强大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陕南绿茶有限公司 建茶园兴产业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本报讯(记者王永锋)日前,记者来到汉中市西乡县陕南绿茶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连片的茶树排列整齐、郁郁葱葱,满目翠绿令人心旷神怡。公司通过发展茶产业,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走出了一条产业持续发展、农户持...

西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乡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脱贫路上歌声嘹亮 ——汉中市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宣传侧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