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就是鸳鸯。终于拍到它了!”
2015年12月20日,清晨,在汉中市西乡县一处宁静的湖泊边,林俊礼指着相机里的照片给一旁的陈志甲看。初冬的冷风迎面袭来,林俊礼却热血沸腾,兴奋地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
彼时,他已60岁,两鬓泛白,两个月前刚从汉滨区政府咨询员的位子上退下来。带着保护自然生态的一腔热血,他一退休便将精力投入到陕西汉江水鸟调查中。
跨越3个地市,驱车21890公里,徒步1660公里,拍摄照片78600幅。连林俊礼自己也没想到,在他耳顺之年,竟能完成如此繁重的调查任务,而这一做就是15个月。
记者 肖兵
从门外汉变身行家里手
足迹遍布25个县区
“一开始听他说要拍鸟,以为只是在闲暇时拍一拍,真没想到他会那么认真。” 61岁的陈志甲曾和林俊礼在汉滨区教育局共事过,退休后也加入了调查队伍。一路上,他几乎目睹了林俊礼所有的付出、收获与挑战。
其实,这股认真劲儿一早就迸发了。2015年年初,临近退休的林俊礼就在思考汉江生态保护问题。“安康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水质好坏用什么来鉴定,水鸟是重要的生物性指标,它的种群数量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水平。”在汉滨区担任过校长、教育局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的他,对热点问题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关注和思考。
“汉江有多少种水鸟,分布在哪里,生存现状如何,这些问题以前很少有人关注。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我们与这一江清水、与生态的关系,水鸟种群丰富说明水质好,水质好也就证明我们的生态好。”看到市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林俊礼觉得关注水鸟的意义更加巨大,“生态经济强市不能是空洞的,动植物等生物性指标和经济建设一样重要。”
2015年10月,林俊礼正式开启了寻鸟之旅。从一个门外汉到水鸟调查“专家”,这条路他走得并不轻松。挡在他前面的首先就有人员、设备、技术等几座大山。
通过多次游说,林俊礼、陈志甲和另一名退休职工组成了专职调查队伍,另有5名志愿者陆续加入,构成了兼职队伍。望远镜、照相机、户外服装等设备好办,林俊礼自己掏钱买。关键问题在于技术。相机怎么用、如何识别水鸟、怎样寻找水鸟栖息地等问题对一个新手来说,挑战可不小。
“摄影上,我专门拜了师傅,跟他学了一个多礼拜。另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从网上购买,到图书馆借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国陕西鸟类图志》等8本书,一本本地啃。有好几本在调查中,还不断穿插着看。”仅从书里获取知识还不够,林俊礼后来还远赴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向专家请教鸟类识别知识及野外调查经验。
长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林俊礼练就了一身野外寻鸟的本领。“眼神特别好,远远飞过一只水鸟,他都能说出名字,而且一说一个准。”陈志甲说。
足迹遍布25个县区
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林俊礼一行历时15个月,跨越了安康、汉中、商洛三市,足迹遍布陕西汉江干流沿线13个县区和主要支流流域的12个县区。驱车21890公里,徒步1660公里。旅途中,除了有拍到珍稀水鸟的意外惊喜和收获,更多的则要面临长途跋涉的艰辛和野外未知的风险。
陈志甲比林俊礼小一岁,但他时常觉得老伙计的精神头好像比他还足。“搞起工作废寝忘食,比我还能吃苦。他是高血糖,为了拍鸟经常一等几个小时,有时饿上一天才能吃到饭。有的鸟喜好高温,夏天40多度的高温,他把机子一扛,就往江边跑。”
2015年隆冬,林俊礼在包茂高速恒口段隐约看到了普通秋沙鸭的踪迹。眼前的陡崖坡度达70多度。要拍摄这些水鸟,必须爬下陡崖,去往河滩。“那年冬天很冷,草都枯萎了,上面都是白霜。他扛着主机,我拿着支架,一前一后,小心翼翼地往下爬。”陈志甲记得快到河滩时林俊礼摔了一跤,腿被划破了,自己的手臂也被擦伤。
“一共16只,有飞行的,有游荡的,还有啄食的,非常完美。”林俊礼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拍的那组照片,“为了拍它,伤口都来不及包扎。” 后来,他们沿着河道走了五个多小时,一直到天黑才上岸。
要确保调查数据的科学性,面必须要铺得足够广。林俊礼一边靠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沿河岸寻找,一边深入社区、村组以及林业、渔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走访群众和机关干部。除了普查外,他还在汉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选定了13个观测点,通过双筒望远镜等工具累计观测240多个小时。
水鸟的习性不一,拍摄有时也要靠运气。2016年7月,他听说宁陕有一种名为“蓝翡翠”的水鸟极其惊艳,他们沿河道从县城出发向平河梁方向徒步前行,来回20多公里,走了5个多小时,始终没发现它的踪迹。鹮嘴鹬和绿鹭分布在石泉县和汉中的洋县,因为种群稀缺和对环境要求高,他前后跑了三趟才拍到。
然而有时候,惊喜也来得猝不及防。2016年4月7日,在汉滨区汉江四桥水域等候了3个多小时后,林俊礼终于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6只里面有成鸟、亚成体,根据毛色、花型、雌雄等来判断,应该是一个家庭。”林俊礼说,这类鸟属于旅鸟,夏天在东北繁殖,冬天飞到海南、广西一带,途中路过安康,在这里补给食物。
这也是他最欣慰的地方。“这说明安康的生态环境好,水鸟愿意驻足。”根据他的调查,像这样的旅鸟有43种,觉得安康环境好而永久性停留的“留鸟”有15种。
走过25个县区,除了水鸟带来的收获,林俊礼还感受到了汉江儿女的热情、友善。2015年12月,在汉中市西乡县,一位渔民听闻他在做水鸟调查,主动提出带他去当地的枣园湖拍摄鸳鸯。“那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地考察,一共去了汉中市的西乡、城固等5个县,首次拍到了鸳鸯、朱鹮和豆雁,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一只水鸟的磁场效应
2月11日元宵节,安康金州广场人头攒动。侯启康拉着5岁的女儿在一块块制作精美的水鸟展板前驻足。这一天,由汉滨区同鸣水鸟保护中心举办的汉江水鸟图片展盛大举行,林俊礼拍摄的安康水鸟全部亮相。一年多时间,他拍摄到野外水鸟照片78600幅,经权威鸟类专家审定,生活在陕西汉江流域的水鸟有9目22科119种。其中,安康水鸟就有108种。
37岁的侯启康于2015年年底成了汉江水鸟调查志愿队伍的一员,而在那之前,他并非水鸟爱好者。“一开始对水鸟并没有兴趣,跟他跑过几次后,觉得水鸟和人都依赖共同的自然环境。它们的种群多了,就说明我们的环境好。”他认识到这个朴素的道理后,对水鸟的情感越来越深。“现在到汉江边散步,看到水鸟飞过,都要刻意打量,想知道是不是我曾经拍过的,有没有新的水鸟加入。”
于林俊礼而言,这就是他拍摄水鸟的意义。“让更多人了解水鸟,从而关注水鸟,爱上水鸟。从保护水鸟延伸出去,共同思索我们安康乃至陕西的生态保护问题。”
这种想法也正在向更多人辐射。由安康市邮政局和安康市集邮协会合作推出的《安康珍稀水鸟个性化邮票》,收录了林俊礼拍摄的12种安康水鸟,首批2000枚预计于4月1日正式发行。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陕西汉江水鸟图志》目前已进入编辑校对阶段,整部图书以图片和文字介绍为主,全面普及陕西汉江流域的水鸟种群类别、地理分布和居留类型等。第一版将刊印2000册,于今年7月份正式出版发行。
“虽然关于汉江鸟类的研究报告较多,但仍然缺乏一部图文并茂的专题著作。该《图志》系统全面、内容丰富,是科研教学、科普宣传和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实用图书。”对于这部书,陕西师范大学鸟类专家于晓平教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无论是展览、出版,还是集邮发行,民间到官方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市、区政府都很关注,希望我们能把这件事情做好,把安康的生态环境宣传好。”
不过,调查中林俊礼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少数市民爱鸟护鸟意识不强,自觉性差,甚至有猎杀鸟类和破坏水鸟栖息地的现象。有些县区鸟类管护职责缺失,河道采砂、过度捕捞、水源污染等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水鸟栖息繁衍。”
对此,他建议:“要设立汉江水鸟保护区,对汉江干流湿地进行修复和管理。加大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制教育和鸟类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市民爱鸟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安康建设鸟类主题文化公园,设立世界爱鸟论坛,搭建安康、汉中、商洛交流的平台。”
现在,提及水鸟,林俊礼仍像20来岁的小伙子一样饱含热情。他觉得围绕汉江水鸟还大有文章可做,目前汉江水鸟保护站正在申请筹备中,陕西汉江水鸟图片展也将从安康出发,沿汉江走到各县区,走到京津冀。“让大家关注水鸟、关注生态的同时,饮水思源,关注安康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旅游文化发展。”
一个人可以走多远
■ 肖兵
退休后能做什么?很多人理解的生活,应该如旅游、带孙子、晒太阳、搓麻将般闲适,似乎“戎马一生”,到了停下脚步享受人生、颐养天年的时候。在陕西汉江做水鸟调查,林俊礼并不是最专业的,所取得的成绩也并非举世瞩目。他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一个干事创业者不服老、不认输的激情。而这激情并非心血来潮,更非莽撞盲闯,而是一次有思考、有规划、有准备的实践,离不开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意志。
从全市来看,近些年在“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进程中,许多干部职工都积极干事创业,呈现出奋力赶超的局面。但不可否认,也有人小进既满、按部就班、得过且过,有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还有人畏首畏尾、无担当、遇到难题绕着走。
近些年,我们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各个层面配套扶持政策,以期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我们出台了“三项机制”,鼓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积极的声音,无不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要找准位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闲不住”的责任感,用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一个人可以走多远?或者说,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有多大?从某种意义而言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从林俊礼身上,我们读到了这种状态。比起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我们或许更应该反思,在干事创业这条路上,自己还有多大进步空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志明通讯员蒋永祥)2月18日上午,在西乡县城北街道四河村牧马河桥头广场项目建设工地,随着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宣布开工的一声号令,16个重点建设项目在西乡同时开工,各路建设大军开始了新一...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