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毅利 实习生 任亭洁
“我们这里有家企业将产品销到美国、韩国、日本等国,企业名气很大”。有这企业,生产什么产品?还能销国外去?谁有这能耐?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了位于西乡县白龙塘镇探访这位“高人”。
走进西乡县白龙塘镇的亚胜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红砖平房,企业主张吉胜正在展览区整理着假发,看到记者,他放下手头的活儿,说起自己的创业历程。
张吉胜生于上世纪70年代,土生土长在西乡县大山深处。幼时家境贫寒,得到了乡亲们的很多帮助。19岁学校毕业后,怀着满腔好奇与憧憬到深圳打工。开始时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后来到一家假发工厂做保安,聪明的张吉胜一直想着,要学一门手艺,才是立足之本。有了这个念头,他开始在假发厂当学徒,就是从那时起,他内心立下了一个志向:一定要学成回乡回报乡亲们。在工厂当学徒的日子很艰苦,“有时候别人都休息了,我还自己去钻研,有重活我也抢着干。”张吉胜勤快好学,主动学习技术,深得老板偏爱。老板看他善于钻研,能吃苦,便把假发制造的关键技术教给了他。1995年,张吉胜凭借自己的钻研和勤快,对假发制造技术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很快被一个更大的假发厂看中,请去做技术人员。凭借着过硬的技术,两年后他升为主管,管理着1000多人。2006年,张吉胜的一个朋友在深圳想要开一家假发厂,重金请他去帮忙。朋友出资,他从场地、人员、设备、技术等一整套帮朋友把假发厂建了起来。这也为他日后回家乡自己建厂提供了经验。
2010年,张吉胜回到家乡开始着手建厂。但创业初期的问题接踵而来。在人员的配备方面,由于假发的生产环节有12个,需要大量工人,但却没有那么多现成的技术工人,招来大量本地女工,亲自示范教她们生产技术。在假发的销售方面,他利用之前打工积累的人脉和关系,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在生产技术方面,由于假发样式更新换代太快,为了跟得上潮流,他要抽出空余时间看书学习,钻研新技术,设计新发型,还从南方高价请来了设计师。但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由于假发的生产周期长,货款回拢期长,而原材料成本昂贵,张吉胜的企业资金周转变得艰难。汉中市就业中心小额担保贷款给他提供了200万元的贴息贷款,这才让他的企业渡过难关,渐渐步上正轨。“创业中途很多次想要放弃,有时候资金周转不足,有时候工人们遇到困难,我自己却没有那么大能力,帮不上他们时,非常痛心。创业的过程太艰辛了……”说起创业过程,张吉胜红了眼眶。
当问到是什么促使他坚持下来时,张吉胜这样说:“自己一个人生存是很容易的。但乡亲们跟了我这么多年,如果我撒手不管了,他们怎么办?我的企业里还有三个残疾人,我起码能给他们能够生存的钱。想想这些乡亲们,咬着牙也要坚持下来!”
现在,张吉胜的企业里有40多个工人,大部分是本地的乡亲们。他的企业年产值已达到200万,假发产品销往美国、印尼、南非、韩国等国,一直供不应求。对于未来企业的规划,张吉胜说:“我现在一个人还是有些艰难,我想找个人合资,把工厂扩大,可以让更多的乡亲们能够就业,带他们一起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健记者李毅利)记者从人行汉中支行获悉,截至10月末,西乡县已办理林权流转352起,交易额8710万元。累计办理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22起、涉及林地面积5.9万亩、52宗、贷款金额1.2亿元。通过创新林...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