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为了让乡亲们早点过上好日子,先锋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淑和四年前带着支部一班人,在镇上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次考察、洽谈、磋商,引进了汉滨首家高山设施蔬菜基地——尚硒园区,为了协调流转土地,做好群众工作,张淑和身先士卒、劳苦奔波,最终园区扎根了,乡亲就业了,而他却病倒了。“老支书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才累倒的,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我们现在要接过他的力,继续支持园区做好,真心地帮扶大家!”先锋社区党员这样说。
贫困户袁昌红在尚硒园区承包了6个大棚,自己种豇豆、黄瓜、土豆等蔬菜,还代管了2个棚的降压菜,“现在给自己干更有劲。每天园区定时收菜,按季结账,粗算一下还行,8个棚一年有2万多块钱收入,平时闲了还能在门跟前干点零活,收入比原来打工还高些,也有时间招呼家里了!”在先锋社区,包括袁昌红在内的59户贫困户在园区共承包了107个大棚,还有31户贫困户在园区务工,按期领工资……这些新变化,得益于党员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
“要说我敢单独承包大棚,还得亏人家老村长哩!”袁昌红笑着说。原来年初,社区支部和园区经过协商,探索出“让贫困户除了进园区务工,有劳动力和经营能力的还可直接从园区划地返包种菜,支部帮忙争取金融部门授信贴息贷款,园区免费提供种、肥和技术”的发展新模式,既能提高园区经济效益,同时又能带动贫困户发展。然而一开始很多贫困户都怕有风险不敢搞。“村上党员来做工作,叫我们几家贫困户返包。开始我挺担心的,一是过去打工干一天结一天账习惯了,再一个是担心菜卖不出去”袁昌红说。
为了消除像袁昌红这样的顾虑,社区党支部除了与园区签订统一收售蔬菜合同,明确了保底价。还安排58岁的老党员、原村主任陈仲高等村上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给贫困户指导种植管护技术,并负责每天统一收菜时监督过秤,帮忙统计,几乎每天都扎在园区,逐步打消了贫困户的疑虑,为他们竖起了发展信心。“自从老村长来结对帮我,不断地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技术有人教,出菜有人收,有了保障,心里也有底了!”袁昌红道出了59户贫困承包户的共同心声。
除了结对帮扶的日常服务,在每月镇党委组织开展的党员集中活动日当天,村里党员们要在集体学习理论知识后,再集体到村里的贫困户家中或产业园区开展一次集中志愿服务,帮贫困户干农活、解难题。“党员志愿服务好呀。4月眼看要错过魔芋下种的最佳节令,我家没有劳动力干着急,后来社区37位党员赶到魔芋基地,义务帮我们几家贫困户种上了!”大坪社区七组贫困户潘益清笑吟吟地说,对地里长势正好的魔芋满是信心。
上下一心打销路
为了打开特色产品的销路,大河镇上至党委政府,下至各个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大坪社区党支部除了与仙缘合作社签订回购合同,消除社员后顾之忧,在整个商品的推广上,还争取到镇上的支持,为他们免费设计制做了大型宣传广告牌和土鸡蛋包装盒,帮他们筹划、注册了“凤锦苑”品牌,还协调康宏公司免费在安康三桥批发市场提供门店拓展销路,“现在,大河土鸡的广告都打到香溪洞山梁上了,根本不愁销!”仙缘合作社负责人王平自信地说。
大河社区则通过在安康城区开展推介会等形式,向安康城区各批发市场的规模经销商、超市等推介他们的手工棉鞋、富硒挂面等产品,为了帮今年新发展的300亩蔬菜种植户销菜,社区党支部积极联系与建民办忠诚蔬菜协会合作供菜,刚开始怕人家嫌量小,有车的党员就主动当运输员,不论谁进城都要稍一车菜。各党支部除了紧盯安康各大酒店、超市和农贸市场推行批发销售外,还各自拿出“看家本领”——建立网络微店,通过网络线上分享模式宣传推广大河的特产。
大河镇长王诚告诉我们:通过“支部+”模式,全镇已发展核桃园2.8万亩,魔芋3156亩,蔬菜2258亩,种植葛根、黄秋葵等特色农产品500余亩……群众发展产业高涨的热情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正是因为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真正挺在了前头。
新闻推荐
“支部+”托起大河新发展 ——汉滨区大河镇基层党组织倾力脱贫促发展
——汉滨区大河镇基层党组织倾力脱贫促发展
西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