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西乡县沙河镇,妇女们正在分拣香菇华商报记者 王亮 摄
产业化经营、产业扶贫、贫困户产业发展……在***中,西乡县坚持以“建基础、兴产业、变村貌、促脱贫。”为目标,探索***工作,“扶贫攻坚工程”取得成效。
缺产业 产业园区可入股分红
5日上午9点多,西乡县沙河镇精诚农贸食用菌产业园区。在园区香菇分拣工作区,华商报记者见到了村民江守丽,她表示,以前在外面打零工,既辛苦,收入还没有保障。自从进入园区干活,园区管中午饭,年收入能达15000元。
园区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园区已生产食用菌300万袋,实现销售收入3570万元。该园区通过招收贫困户常年务工、贫困户入股分红,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生产大户建大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目前,该镇有8个村1057户贫困户已在园区入股分红。
缺资金 互助资金协会可贷款
在打赢***攻坚战中,西乡多地成立互助资金协会,解决资金问题。
在堰口镇大坪村,村支书岳德财详细的介绍了互助资金协会的运行模式,2008年协会成立之初,按每户一股1000元入会,随着情况的变化,现在每人2000元一股入会,但每户股金不能超过10000元,以防大户控股。协会放款额一般为10000元以内,对于信用度特别好的最高放款额可控制在20000元以内。借款期限一般为一年,年息为9%,特别贫困的农户还可享受政府财政7%的贴息补贴。
大坪村4组村民任发勇,全家4口人,2012年以前,家里维持日常生计全靠他打零工,日子过得很艰难。2013年,他从村上的互助资金协会贷了20000元作为启动资金,搞起了养猪业。今年生猪行情不错,已经出栏肥猪60头,净赚了6万多元,按照目前的行情,到年底他可以净挣20多万元。
堰口镇镇长赵兴敬说,大坪村近两年通过互助资金帮扶41户135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今年已为79户贫困户提供资金73万元。
缺工作 专业合作社可打工
“每天来合作社采茶,解决了我工作的问题,有了稳定的收入。”家住西乡县堰口镇檀木村村民马平业说。马平业今年51岁,一家4口人。因为妻子身体不好,求医问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2015年之前马平业一家就靠打临工补贴生活,在2015年马平业加入了村上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半年的时间里,马平业就领到8000余元。马平业所说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西乡县为了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想出来的新办法。
2009年,堰口镇檀木村支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走访农户,决定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此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实现全村脱贫的目标。2016年合作社吸纳贫困户44户,以平均分红的模式种植优质茶园60亩、林果李子园550亩,以此带动贫困户经济发展,并优先吸纳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
“我们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就是让干自己的活挣自己的钱,短期是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挣钱脱贫,全年包括栽植果树、除草、施肥、采茶等,仅务工收入一户就可以增收6000到8000元,年人均可增收1500元到2000元;长期是贫困户不但可以务工挣钱而且可以每年参加分红,既解决了贫困户有能力没资金、没资金没能力发展的困境,还能使全村贫困户可持续发展。”村支书蒲忠厚说。华商报记者 王亮
新闻推荐
近年来,西乡县坚持产业扶贫总基调,不断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扩张,持续壮大茶叶、生猪、烤烟、食用菌等主导产业,构建起富有实效的***产业支撑体系,以产业带动帮助群众攻啃“硬骨头...
西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