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敏
“贫困户残疾人生活有望好政策好领导心系惠民”。歪歪扭扭的字、已经褪色的红纸,对于从没上过一天学的刘朝彦来说,这幅不讲平仄对仗的“对联”,已经用尽了他的“毕生绝学”。
这是今年春节时,有感于党和政府多年来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刘朝彦自己琢磨,找来红纸、亲笔写下的“对联”,横批是“不忘党恩”。
近日,记者在宁强县胡家坝镇龙王村走访时,听刘朝彦讲述了这幅对联背后的故事。
46岁的刘朝彦命运坎坷:1岁时母亲离世,因家贫无法上学,十四五岁离乡闯荡,摆过地摊、打过工、补过鞋、做过“篾活”,17岁回到家乡开理发店,生活本来还过得去。“2009年、2019年先后遭遇车祸,现在就只能坐轮椅了。”
因残致贫的刘朝彦失去了生活来源,2013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并纳入了兜底保障,县残联为他落实了残疾人补贴,镇村帮扶干部定期到户走访、协助他打扫环境卫生。他的房屋是2008年地震后享受灾后重建补贴修起来的,去年粉刷房屋、加盖屋顶,又享受了房屋维修补贴。今年5月,县残联还帮助他置办了灶台灶具。
虽然有残疾人补贴和低保,基本生活不用发愁了,但刘朝彦还是想着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宁强山货多,打算开个网店,收购清油、核桃、木耳、香菇这些农副产品,在网上卖。”
收购农副产品需要渠道,开网店需要技术,知道刘朝彦的创业想法后,他的帮扶人、该镇纪委办干部成雅菡就积极帮他谋划。有帮扶干部支持,刘朝彦心里就更有底气了。他告诉记者,他相信自己的想法一定能够实现,将来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李长波黎华“今年我又栽了3亩香椿,养了200多只鸡,稳定增收肯定是没问题的。”5月的阳光已经有些炙热,穿着短袖的...
宁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