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新闻 留坝新闻 镇巴新闻 略阳新闻 宁强新闻 勉县新闻 西乡新闻 洋县新闻 城固新闻 南郑新闻 佛坪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宁强新闻 > 正文

汉水源头山河新 “5·12”地震10年后再看宁强发展变化

来源:汉中日报 2018-05-12 15:46   https://www.yybnet.net/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黄勇 黎德华 摄

本报记者 鲁玉仁 李荷 崔慧芬 张庆 通讯员 李长波 最美人间五月天。汉水源头的宁强城乡,万里山河一片新。

傲然挺立的高楼,淡雅素洁的民居,五彩斑斓的花木,络绎不绝的游人……目之所及,一切充满生机与活力。走过10年,宁强,倒下的废墟重新崛起,悲伤的词汇已成历史,新家园、新生活、新产业如愿而至。

作为陕西省“5.12”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县,战胜灾难、跨越发展是对受灾群众最好的安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当年,省委省政府对宁强灾后重建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陕西课题,宁强使命。10年来,宁强人用智慧与担当书写了一份灾后重建跨越发展的满意答卷。

科学谋划重建奇迹无处不在 “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学校、医院、民居......这些群众日常接触最多的地方,浸透了宁强县倾力打造一个群众满意县区的辛勤汗水。

“把群众安顿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民生为先的积极实践,成为恢复重建中最有效的社会动员。

为了加快重建步伐,该县构建起架构合理、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责任明晰、科学有序的工作推进体系;衔接配套、务实管用的法规政策体系;多方支援、精准帮扶的对口援建体系;内外联动、协同配合的力量统筹体系;群众主体、民主管理的基层治理体系;严格缜密、公开透明的监督监管体系;建管一体、软硬并重的项目运营体系;系统周密、严谨有效的考核督查体系;组织动员、保障有力的党建工作体系……一趟趟调查研究,一次次重要会议,一项项重点工作的挂图作战,把灾后重建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压得更紧更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对口援建的天津市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全力支援帮扶。随着宁强县天津医院、县城中心敬老院、北辰新村等项目的逐个完工,一年半,援建工作全部完成!

2008年10月28日,汉源镇亢家洞村五里坡的37户138名村民告别帐篷搬进了新居,这是陕西省最早建成入住的地震灾后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

2009年5月8日,燕子砭镇东丽村首批40余户村民喜迁新居,这个陕西省最大的地震灾后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农户166户、696人;

2009年9月1日,累计投资2.7亿元、占地208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的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投入使用,被誉为陕西省投资最高、面积最大、教学设备最好、环境最美的县区中学。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正是大家艰辛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宁强的灾后重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64亿元,863个重建项目,遍布宁强,硕果累累。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其中农村重建户共计22705个,共建住房77702间),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跨越了近20年。

国之重托,民之所盼。宁强在重建新路的实践中,迈出了攻坚克难、后发追赶的步伐。

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4月15日,成都游客高先生与同伴在西成高铁宁强南站下车,眼前的变化让他感慨,“去年我们从广元骑游到此,还是建设场面,今天来看简直变了样。”

宽阔整洁的街道上商铺林立、人流如织,设计新颖的居民小区绿草茵茵、怡然成趣,配套合理的附属设施和安逸舒适的居住环境让群众脸上挂满温馨的笑容……走进宁强城乡,这样和谐、美好的画面随处可见,一个现代化的宜居新城渐显端倪。

规划是发展的指南。重建中,既要保持速度,更要注重品质,确保“三五十年不落后”。为此,该县在重建中,合理规划城镇生活、商服、市场、卫生、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区,不断提高城镇在功能定位、区域布局、产业支撑、文化品位、建筑风格、个性特色等方面的建设水平。

根据县城依山傍水的优势,该县大力实施“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绿线穿插,绿心广布”四大工程,在县城玉带河段新建了5道水力自控翻板闸,形成30余万平方米水面;新建了东山观山地公园和羌族博物馆,改造扩建了人民广场、侯家台街心花园、羌州公园,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98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由2008年的5.2平方公里增加到8平方公里,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发展空间迅速拓展,一个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宜居山水园林县城镶嵌在汉水之源,2012年2月国家住建部正式授予该县“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同时,该县以省级重点镇、陕南重点镇、市级示范镇建设为重点,形成以县城为核心、小城镇为纽带,带动新农村,县城、城镇相互衔接、功能协调、服务基本完善的县域城镇化建设新格局,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几年来,累计实施重大建设项目237个,完成投资165.6亿元,城镇化率已达50.5%。

灾后重建,该县把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性、先导性重建工程来抓。震后三年,该县连续修通了环城路、五丁路、蒲丁路等高规格快速通道,不仅解决了108国道、宁青公路穿城而过带来的交通拥堵、噪音扰民和安全隐患等“内循环”问题,还理顺城区外京昆高速、西成高铁等国省干线“外循环”的障碍。截止2017年底,108国道改造路基工程完工,全省最长的地方公路隧道——五丁关隧道全线贯通。高铁南站站前广场、兰海高速青木川连接线建成投用;建成通村水泥路100公里、完善200公里、安防工程200公里;一批事关长远的水利、能源、通信等项目投入运营。

10年来,该县重建学校66所、校舍22.3万平方米,全面实施了十三年免费教育,城乡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镇镇有卫生院、县城有等级医院的医疗格局,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员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追赶跨越产业发展稳步提升 宁强属国家贫困县,地震灾难让该县经济发展雪上加霜。面对灾难,该县在各方帮助援建下,上下一心,一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伟大实践在灾后重建中悄然进行。

在天津市的无私援助下,宁强与天津签订意向性经济合作项目7个,投资金额达11亿多元。天津、宁强两地的贸易往来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不仅修复了损毁的农业生产设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历史机遇,把恢复重建与促进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效结合了起来。

地震后的这10年,该县规划建设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县城新区,增强了县域经济自我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位于县城东北端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发展中,定位近期以农副产品、食品饮料、中药材加工为主,远期以医药、生物工程、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产业为主。去年,入园企业达到28户,22户建成投产,实现工业产值34.8亿元,另外6家入园企业也已全部集中开工建设。初步估算,28家企业全部投产运营后,可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左右,产业园区已成为宁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聚集的载体。

为发展壮大农业产业,该县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市场运作等措施,在政策、资金和税收上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县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352家,辐射带动农户12.6万户。通过抱团发力,宁强建成优质核桃园23万亩,2017年销售核桃7208吨,产值达1.5亿元;在舒家坝、胡家坝等镇建成百亩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6个,产业覆盖16个镇167个村4120户,年产值达到2.65亿元。

生态是宁强的优势,在该县,青山绿水正不断为群众创造出“金山银山”。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该县提出了“文旅兴县”战略,全面打造“汉水之源羌族故里”旅游品牌,以历史人文、自然资源、民间艺术、文化习俗等文化元素为载体,实施了一批以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观光为主的特色旅游项目,进一步做强文化软实力,做精做优青木川古镇游、汉水源生态游和羌博园文化游。2017年,建成乡村精品旅游节点14个,全年接待游客39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7亿元,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10年拼搏,废墟之上,涅般木重生。如今,新村、新貌、新城、新业的美丽新宁强,正朝气满满,蓬勃生长。

新闻推荐

专家教授大型义诊活动走进宁强

  4月27日上午,九三学社中国中医科学院支社望京医院专家团、知名专家教授大型义诊活动走进宁强。活动当日,来自九三学社中国中医科学院支社、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京...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汉水源头山河新 “5·12”地震10年后再看宁强发展变化)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