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舒)5月3日上午,汉中市举行首场“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十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卫计局新闻发言人分别通报了“5·12”汶川地震10年来汉中市灾后重建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灾害发生后,汉中市举全市之力,借各方之援,奋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规划任务。完成165782户农村受损住房维修加固和69005户农村住房重建。规划建设的191个集中重建点,已建成216个,占任务的113%。维修加固城镇受损房屋8047套60.3万平方米,通过城镇住房重建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相结合,建成廉租住房1692套8.6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3365套31.7万平方米,受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得到全面提升,905所学校73.16万平方米受损校舍维修加固全部完成,重建的419所中小学校建成投用,受灾中小学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显著改善,城乡中小学校教学条件得到均衡发展;恢复重建医疗卫生机构237所,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恢复重建敬老院34所,促进了农村五保供养体系建设。产业重建激发经济活力,运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了133个产业项目恢复重建,确保了县域经济平稳运行,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病险水库和地质灾害治理成效显著,全市除险加固震损水库69座,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114处。天津市对口援建宁强县、略阳县的9大类295个重建项目全部竣工,完成投资35.84亿元。十年来,全市继承发扬伟大抗震精神,紧紧围绕“三市”建设目标,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综合实力整体跃升、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城市品位大幅提升、生态建设持续推进、防灾避险能力有效增强、津汉协作再创新局面,全市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十年来,全市教育事业在恢复重建中推进、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开启了汉中教育发展的新纪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绩,是汉中教育投入最多、增长最快、变化最大、成效最好、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的时期。办学条件改善,学校面貌发生巨变,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投入总资金超过110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350多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170多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学校、幼儿园1128所,购置设施设备1万余件套,生均校舍面积由震前的5平方米提高到8平方米。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十年来,汉中市实施“天汉名师塑造工程”和“校长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培训校长、教师1万多人次,建立梯次骨干队伍2341人,中小学赛教总成绩连续六年全省第一。均衡资源配置,教育公平扎实推进,着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双高双普”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建工作,2017年底全市11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和省政府评估验收,比省上规划提前一年达标。校园安全形势稳定,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学校建设选址严谨科学,校舍防震抗灾等级显著提升,防险避险功能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保障得到加强。汉中教育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学校党建、教育扶贫、教育督导等多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连续多年在省对市目标责任考核满意度调查汉中市中小学教育评价中,群众满意度居全市涉考行业、全省各市前列。
全市卫计系统主动担当、真抓实干,以重建为契机,加快发展步伐,取得长足进步和巨大实效。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孕产妇死亡率从28.14/10万下降到10.25/10万;婴儿死亡率从11.12‰下降到3.95‰,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新农合筹资标准从90元提高到620元,参合率从90.87%提高到99.94%;城乡居民健康指标差距逐步缩小,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城乡比由1:1.65缩小为1:0.88;婴儿死亡率城乡差距从1.37个千分点下降到1.27个千分点。医疗人才资源持续增长,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提高121%、27%、134%。群众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全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337万人次增加到763万人次;住院人数由17.7万人增加到67.4万人,医疗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全国健康扶贫冬季暖心服务启动会、全省健康扶贫现场会、全国首届健联体高峰论坛相继在汉中市召开,健康扶贫“汉中模式”在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上交流推广。
新闻推荐
感受别样的陕西风、宁强味 汉中宁强特色农产品暨文化旅游产品亮相江苏南通
阳光讯(秦新强记者邢静涛文/图)去年,陕西汉中市宁强县与江苏南通市港闸区结为对口协作区县。一段时间以来,两地建立了定期合作交流对接机制,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招商引资、医疗教育...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