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中医医院专家组指导基层医院诊疗工作
本报记者 王亮 通讯员 赵鹏飞
只有全民健康,才能全面小康。
2017年,汉中市宁强县中医医院认真落实市、县医改工作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启动以托管为主体的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乡村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县级医院优质的诊疗服务,省钱省力又省心,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健康问题成为“肠梗阻”将成历史。
优势资源下沉乡村群众“大病不出镇”
“‘医共体\’机制就是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建成县域医疗共同体,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实现乡村患者‘大病不出镇\’,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宁强县中医医院院长杜永波对医共体的建设连连称赞。
今年4月,该院制定了《托管工作方案》和《各托管卫生院五年发展规划》,落实了4名副院长各负责一个镇卫生院的包抓责任。相继出台了派驻医疗队工作职责、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配套文件。从5月份开始,先后对代家坝、燕子砭、巴山、巨亭4家镇卫生院按照“三统一、三不变、三加强”的要求,加挂了“宁强县中医医院分院”牌子,全面启动实施托管,成效明显。
宁强县中医医院代家坝分院在集镇公路旁边,院落干净整洁,窗明几净,环境舒适。按照县上统一规定,分院的“一把手”,由县级医院院长担任,同时聘任执行院长和副院长,行使分院日常管理职责。医共体建设以来,代家坝分院新组建院务会,完成科主任聘任,并出台派驻分院医疗队工作职责和下派分院医疗队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
宁强县中医医院派驻业务骨干充实到基层,这让代家坝分院如虎添翼,以前从未企及的内科、外科、针灸科和妇科手术开展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就医。代家坝患者老宋,患肠梗阻,每次住院都要跑到县城医院,或是到汉中市区医院。自从代家坝宁强县中医医院分院“挂牌后,老宋就在代家坝分院住院治疗,免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医疗费用也减少了很多。
加强培训交流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建立医务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宁强县中医医院下派以副院长为队长的专家医疗队常驻各托管医院,进行业务培训、临床指导;各托管医院的医务人员到县中医医院轮训学习。自托管以来,县中医医院已下派内科、外科、妇科、针灸等医务人员30余人次,开展诊疗业务及培训工作;托管医院全院人员轮流到县中医医院进行轮训,共计20余人次。同时,该院定期或不定期下派医务、质控、院感、护理等职能部门科室主任到分院开展业务指导及培训,并按照二级医院的质控、院感、护理考核标准进行督导检查,现场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各项核心制度执行到位,保障医疗安全质量。
建立考核体系,该院对下派人员按照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进行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参与各分院绩效分配。通过考核奖励,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医务人员愿意到基层工作,能安心在基层工作。
在医疗工作中,分院若有因设备不足而无法检查的患者,由医务人员陪护到县中医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后,不需要在县级医院治疗的患者,返回分院就诊治疗,患者既得到了及时治疗,又减轻了经济负担,医疗资源实现共享。
接待能力提高基层医院发展有后劲
自医共体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各分院医疗接待能力明显增强,医院面容面貌也极大改善。以代家坝分院的托管工作为例,医共体实施后,分院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院内感染控制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内科常见病、急诊抢救、外科无菌技术、创伤急救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新开展了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及子宫全切术、小针刀技术;新开设了针灸理疗科病区,设置病床20张,满足了针灸康复患者就近诊疗的需求。
医共体建设两月以来,分院由原日住院病人30余人,现增加到70余人;每月门诊人次由2800余人次增长到4300余人次;每月开展手术由15台增长到30余台;常见病的向上转诊率由原来的20%下降到5%,每月为患者节省医疗资源及各项费用约20万元。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宁强县中医医院将在巩固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机制,更有力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有效地带动基层卫生院业务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全力打造县域内医共体的“样板”工程,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为建设“健康宁强”乃至“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李长波初冬的宁强县燕子砭镇,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处处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天刚蒙蒙亮,该镇岛湾村二组的姚汉才就早早地起来,把头天挖好的鲜天麻运到了集镇的农贸市场。没等上几分钟,姚汉才的...
宁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