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衡俊昌 “这是我们村家家户户的‘标配\’!院子里搞大棚发展食用菌、椴木木耳,院子边建猪圈、牛圈搞养殖,房背后的山上种核桃、银杏、魔芋。多种经营,分散风险,收益很不错。”杨义科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他的“家庭产业园”,“现在全村都在发展产业,我也不能落在别人后面,别小看这一棒棒木耳,这可是我家脱贫致富的‘黑玫瑰\’!”
一走进宁强县巨亭镇流溪沟村二组村民杨义科家的院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堆放整齐的椴木木耳棒,一朵朵木耳在木棒上“竞相盛开”,长势喜人。
2014年杨义科家因病、因学被纳入贫困户时,家庭一贫如洗,入不敷出,生活极端贫困,在脱贫攻坚政策和干部的支持关怀下,2016年他成功脱贫,家庭经济状况明显改善。
“2014年我干活时头部受重伤,丧失劳动力,治疗花了好多钱,我妻子身体弱干不了重体力活,家里入不敷出,欠了好些外债,两个孩子也面临失学的危险,那时候的我感觉天都要塌了……”想起当年的困顿,杨义科不但红了眼圈,声音也有些哽咽。“村上把我纳入贫困户后,不但医药费报销了一大半,还让我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了1万多元的教育扶贫救助,我家还享受了一年的低保,又让我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我的家庭才得以渡过难关。”
“村里给我确定了帮扶人,带着我到产业大户家中学习产业发展,还邀请技术员上门给我指导各类种养殖技术。我们夫妻二人,一边在邻近的砖厂打零工,一边通过互助资金协会贷款在家里种植魔芋、核桃,当年就挣了1万多元。村里为了鼓励我,2015年还给我补助了产业发展资金。我的帮扶人汉中日报社王宴老师,又通过爱心组织每年给我的孩子们提供2200元助学金。2016年我扩大了种植规模,种植的生态木耳还卖到了汉中的大超市。我不但还清了欠款,还顺利脱贫摘帽,两个孩子也相继毕业参加工作,我是打心眼里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杨义科这样介绍了自己的脱贫路。
现在的杨义科,家庭种植业发展势头很好,8亩魔芋、7亩核桃、2亩银杏,各类农产品年出产量1.2万斤以上,夫妻二人一年就能挣个3万多元。
谈起这几年最大的收获,杨义科说:“关键是找到了发展产业的路子,脱贫致富有了门路,心里才有底气。日子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姚远)9月27日早上,在宁强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分拣土鸡、香菇、木耳、土蜂蜜等农产品,准备打包、装车,销往山西省太原市。这是该县把农产品卖到北京、上海之后的又一...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