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由文光通讯员李长波
“一碗面皮,碎娃吃的,别放辣子。”
“黄浩,给我留碗红豆稀饭,我等会儿来吃。”
……
每天早上,宁强县城南大街的“稻香热米皮”店都是最忙的时候。上班的、上学的、晨练回家的,都会匆匆来到这里,点着自己需要的早餐。
店老板黄浩温和地应承着,忙碌着。
黄浩今年22岁,是宁强县铁锁关镇周家坝村一组村民。2013年1月,黄浩的爸爸车祸遇难,妈妈身受重伤,历经两次开颅手术后勉强活了下来,却丧失了一切行动能力。那年,黄浩刚刚入伍2个月。
2014年底,黄浩退伍回家和姐姐一起照顾妈妈。
“我妈出事的时候我在部队,也不知道两次大手术花了多少钱,都是亲戚朋友帮着凑的。”他和姐姐不离病房地伺候着妈妈,但姐弟俩发现,孝道是尽到了,可家里没了经济来源,总不能一直等着亲戚和村里帮衬。
2015年,姐弟俩决定把妈妈送到勉县的一家爱心公寓,然后共同去打工挣钱,负担妈妈每月3000多元的护理费,同时让家里摆脱困境。年底,姐姐出嫁后,全家的重担便落在了黄浩的肩上。为方便随时看望妈妈,黄浩选择就近务工,还学成了蒸面皮的手艺。
同年,黄浩家被定为村上的低保贫困户,每月可以领到近千元的低保金和残疾补助。这让黄浩的压力小了一些。
2016年10月,黄浩筹集了8万元,盘下了县城南大街一家店面,自己开起了米皮店。黄浩说,创业虽然辛苦,但自己年轻,咬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
每天清晨5点不到,黄浩就得起来,匆匆赶到店里,磨米浆、熬稀饭、炒小菜,赶在7点之前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迎接每天的新老顾客。
一转眼,黄浩的店面开张半年多了,因为要支付房租和店员工资,还没怎么盈利,但黄浩还是满怀希望地忙早忙晚。
黄浩说,每次和姐姐去看妈妈是他最开心的时候,虽然有时候妈妈不认得他们姐弟,但只要看到妈妈,就感觉这个家还在,就还有希望。
“你们多给我讲些政策,提供些信息,我想好好开店,依靠自己的能力摘掉家里贫苦户的帽子!”黄浩对帮扶的干部说。现在的生意正逐步走上正轨,黄浩计划年底扩大规模,再开一家分店。他说:“虽然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但我还年轻,年轻就是资本。脱贫路上,我要自己走!”
新闻推荐
本报讯(祝红)7月26日下午4点,朝天区东溪河乡AETA试验站仪器安装、调试和实验站建设工作完成,监测信号正式传输到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场和朝天区地震监测中心。“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落户朝...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